018【思维提升】重新思考“可惜”这个词
 5099
试听180

018【思维提升】重新思考“可惜”这个词

00:00
12:12



知行合一,为自己的人生做决断。我是杨乐乐,欢迎走进断舍离的世界。

 

前面一节讲到了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分别是:觉得整理太烦人的“逃避现实型”、扔了觉得可惜的“执着过去型”、觉得没准以后会用得上的“担忧未来型”。


他们都是时间意识薄弱的人。

 

这一节我们将视角集中在“执着过去型”这一类人。


错误的“可惜”观念 

 

每个人的今天都是以昨天为基础而存在的,所以“扔不了”东西的人是现实生活中存在最多的。他们经常说“这个可惜”“那个可惜”,可是这种“可惜”真的是我们认知中的“可惜”吗?

 

前一阵子,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超市会送给她一种纸质的积分卡,积累一定的分数就可以换购其他的商品。


我妈常常和邻居阿姨结伴一起去购物,有时忘记了积分,邻居阿姨还会埋怨我妈不会过日子,甚至还要把别人的积分也想办法弄过来。

 

那位阿姨觉得这种便宜怎么能不占呢?多可惜呀,至于这些积分以后能换购什么并不重要。



 

“可惜”有两种,一种是入口的“可惜”,一种是出口的“可惜”。


前面说的邻居阿姨的那种占便宜心理就是入口的可惜,就像郭德纲相声里说的“不捡点东西就算丢”;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更常见的“扔不了”的可惜。

 

老一辈的人,衣服坏了,缝缝补补又三年,东西坏了,修修补补又可以用一阵。有些旧物修补甚至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我小时候就见过那种走街窜巷的匠人用金刚钻和铆钉锔补瓷碗的,在日本也有用生漆和金箔修补瓷器的。他们非得把东西用到彻底损坏,才恋恋不舍地处理掉。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人,扔东西非常困难,他们觉得东西还能用扔了太可惜,这很正常。


可如今时代变了,现在的世界可谓是物欲横流,如果还贯彻同样的价值观,只会让我们陷入“扔不了”的怪圈。

 

我们周围的很多物品都是快消品,是为了快速满足日益增长的重复需求而生产的,这类产品本身就有迭代快、用途有限、保质期短等特点。


如果因为舍不得扔而把它们囤积在家中,只会积累负面的影响,造成负担。




“扔了好可惜”这个观念,是把焦点集中在了物品身上,这样就难以找到扔掉物品的理由。但我们真正要去珍惜的,应该是物品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而并非物品本身。

 

“可惜”,本来是指人们对物品的珍惜之情,现在却常常被当成“执著”的挡箭牌。对于这种“可惜”,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

 

其实,“扔不了”和“不会收拾”一样,都是很主观的一种说法。扔还是不扔,本来是我们完全能够决定和控制的事情,现在却搞得好像是物品做了什么顽强的抵抗,让我们无法采取行动似的。


这就是把“扔不了”的责任归结到物品上了,因为我们实在扔不了,而不扔也没关系,又没人怪罪,所以干脆选择不扔了。

 

为什么“扔不了”? 


有些物品确实难以舍弃,可是除了那种被固定在某个地方的难以移除的东西以外,应该没有绝对“扔不了”的东西,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

 

所谓“扔不了”,其实还是因为内心存在“我不想扔了它”的情感。理智上觉得可以扔掉,内心却死活不同意,就好像自己内心有两个小人在吵架。


身体内部如果开始对立的话,体内的能量也会开始外泄,这样每次看到或者想到那件物品,你就会很不舒服。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那学习断舍离还真学对了,断舍离不就是“大扔特扔”吗?简单粗暴,当然这是对“断舍离”理念的一种误解。

 

但身边也有人会问我:“强忍着不舍,就这样把东西扔了的话,真的不会产生困扰吗?”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会问他们两个问题:第一,还没发生的事情,你怎么就确定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呢?第二,就算因为扔了东西而困扰的话,也困扰不到哪里去吧?

 

我们很少去认真思考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把那些“扔不了”的东西像稀世珍宝一样留在家里会有什么坏处。


其实,任由这些东西随便占据着家里的有限空间,你一看到就心生厌烦的话,这才是困扰吧。


可我们却总是把关注点放在扔掉这些东西之后可能会碰到的那些所谓的“不安”,实际上这种不安却不一定会发生。

 

这个时候,选择是扔还是不扔,其实考量的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们有机会去俯瞰和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利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下意识里到底选择了什么。

 

所以在断舍离的训练中,对于“扔了某样东西就会出现麻烦”这种观念,我们需要去慢慢克服,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舍弃“过度”的可惜观 


我教你一个小方法,把需要整理的物品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当场可以扔掉的;

第二种是纠结了一会但可以决定扔了的;

第三种是纠结之后还是扔不掉的;

第四种是完全不想扔掉的;


然后去逐一分析自己纠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用整理和俯瞰的视角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心境。

 

即便你真的觉得有困扰,但只要坚信“有需要的东西,一定会在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出现”,然后通过不断地取舍,来训练自己走出原地改变自己的勇气,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你的人生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断舍离的目的并不是丢弃,而是重新明确物品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留下的物品。

 

人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主动离开,物品不会。生活空间的主角应该是自己,而不是耗费了你大量时间、空间和精力的那些废弃物。


物品也好,关系也好,我们和它们都只有一段短暂的缘分,所谓的拥有也会经历迎接、占有和离别三个阶段。过度看重“可惜”,会在不知不觉中牺牲掉更重要的东西。

 

这些过度的“可惜”就好像在对你说:“吃吧吃吧,吃得越多越好,但是绝对不能排泄掉哦”。


可我们不是神兽貔貅,多余的废物如果不排掉,生命机体会出现危机,空间也是一样。



这几年通过不断学习断舍离的精髓知识,我也认识到了“舍”和“弃”的不同,“断”和“绝”的不同。

 

“舍”与“弃”的不同 


先说说“舍”和“弃”的不同。


中国人喜欢把“舍”和“得”放在一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是主动拿出,可以是钱财,也可以是荣誉,而得到的是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富足。

 

弃则不一样,有废弃、弃之不理的意思,也有放任不管的意思。如果把毫不在乎、弃之不管、形同垃圾的东西随便堆积在家里,那么整个家就像被废弃了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搁置这些东西的地方是垃圾堆,还是家里的储藏室。

 

在对物品做筛选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那些“想不起自己怎么就买了它”的物品,也会有“发誓再也不随便乱买”的时候。


不过,筛选并不是“弃”,而是为了重新找回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一件件重新审视,以自省的态度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去,“舍”的真谛就是直面自我。

 

唯有舍尽、用尽,处理掉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和关系,心灵和生活空间才能出现清爽感。


当自己成长到有精力去关怀他人、关怀社会,才有机会去转移物品的使用价值,做到更高层次的物尽其用。

 



“断”和“绝”的不同 


那么“断”和“绝”也是不一样的。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切断”与某人的关系,与“拒绝”某人,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对物品而言,最好只是“断”,而非“绝”。


我们应当重新检讨的只是物品与自我的关系,物品本身无对错可言。


切断一段关系,并不等于要对其全盘否定。审视一段关系时,要尽量有意识地以客观的态度去面对。

 

这里再教大家一个小技巧:如果你想判断自己的某段关系是不是有问题,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到某个人的来电显示或者信息提示的时候,是兴奋地拿起电话,还是犹豫一下才接呢?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这节课我们关注了“执着过去型”这一类人,他们常常将“可惜”挂在嘴边,把焦点集中在了物品身上,难以找到扔掉物品的理由。


但我们真正应该去珍惜的,应该是物品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唯有舍尽、用尽,处理掉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和关系,心灵和生活空间才能出现清爽感。




尝试清理一下自己的聊天记录,顺便看看最早的是什么时间的,是谁留下的,为什么会留这么久?可以很轻松地一键清理掉,还是需要筛选一下再清理,还是根本就不想清理?


重新复盘一下自己和这个人的关系,是要一直可惜下去,还是果断决定这段关系如何继续呢?想一想,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下一节我想和你分享的是:你用什么样的物品,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

精选用户评论
  • 1354538yqyp

    确实“可惜”这个词有时候让人很心烦,许多没用的东西放上几年都不动一下,但是下决心扔的时候又觉得很新好像还没有用过,所以总是犹豫不决,痛定思痛扔了也就放下了,轻松了,快乐了。

    围炉Talk 回复 @1354538yqyp: 坚持学习,坚持练习~

其他用户评论
  • 彤彤_eva

    今天周二为什么没有及时更新呢?

    围炉Talk 回复 @彤彤_eva: 您好,课程是每二、五早7点整及时更新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