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宽容”、“平和”

49 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宽容”、“平和”

00:00
07:41

  【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宽容”、“平和”】

  规矩48:宽容是必须学会的美德

  璐璐上小学三年级时,她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带回一套漂亮的裙子给她。周一早上璐璐就穿上那条漂亮裙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可等到下午放学时,璐璐几乎是哭着回家的,我连忙停下手里的活,问她是怎么回事儿。结果,璐璐抽抽搭搭地指着裙子背后的一小团墨水给我看。看璐璐情绪很激动,我没有追问下去,而是积极采取措施。我先让璐璐把裙子换下来,然后浸泡到冷水里,然后上网去查找洗掉墨水的方法。

  当孩子的个人物品被损坏后,很沮丧很郁闷,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再讨论补救办法,要重结果之于原因。

  也许是我积极的态度影响了璐璐,她心情没那么恶劣了,转而担心地问:“妈妈,能洗掉吗?”我如实回答:“我也不知道,但璐璐如果这团墨水洗不到的话,该怎么办?”璐璐想了想,又反复看了看那团墨水,然后兴奋地说:“妈妈,白色的裙子上也可以绣上蓝色小花,我们可以把那团墨水绣上花朵,然后在其他地方也绣上几朵,你觉得可以吗?”我立刻说:“嗯,这是个很棒的方法。不过,还有其他办法吗?”璐璐低头认真想了起来,不一会儿她说:“也许,我们还可以把裙子染成蓝色。”

  我之所以开始没在“裙子为什么会滴上蓝墨水”详细地询问璐璐,就是因为孩子已经足够沮丧,情绪必定激动,说出来的话,难免带着情绪的偏颇,当找到了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孩子的情绪平复很多,意识到问题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那么这时孩子给出的答案可能才更客观真实。

  璐璐告诉我,墨水是她的同桌小胖不小心滴上去的。后面的同学钢笔没有墨水了,小胖就把自己钢笔里的墨水挤一点儿给他,结果手一抖,一不小心就滴到了璐璐的裙子上。我问璐璐:“他是故意的吗?向你道歉了吗?”璐璐回答:“故意倒不是,也道歉了,但我心里就是不舒服。”我表示理解说:“是啊,刚穿一天的新裙子就被人滴上了墨水,换了是我,我心里也难过。不过,既然小胖不是故意的,他也道歉了,咱们更应该想办法把裙子洗干净,或者处理掉那个墨水印子,而不是对小胖不小心的错误耿耿于怀。”璐璐说:“可上次我不小心摔坏了小胖的钢笔,他不也让我赔了吗?”我说:“你摔坏了同学的钢笔,赔偿是应该的。至于小胖把墨水滴到你衣服上,他根本买不到这样一条裙子,他的零用钱,也可能不够买这样一条裙子,你让他赔,是在为难他。再说,小胖只有一支钢笔,他写作业学习都要用,而你不止这一条裙子。我相信你会原谅小胖,对吗?”

  璐璐没再说话,但我感觉她心里还是有疙瘩,我继续说:“当然,你要求小胖赔你的裙子,也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要站在小胖的角度上去想想。小胖的爸爸长年不在家,只有他妈妈跟他在一起,而他妈妈也是靠卖早点来供他读书。如果你一定要小胖赔,最后他肯定得让她妈妈掏钱,你这一条裙子,可能就是小胖妈妈半个月的收入,你会安心吗?再说,小胖也不是故意的,这条裙子也不是不能穿,你一定要让他赔,谁还愿意跟你做朋友?”

  我和风细雨的交流,最终让璐璐打开了心结:“其实小胖挺好的,每次我们值日,他都主动擦黑板、倒垃圾。”我说,对啊,这是多好的同学,你愿意为了一条裙子,失去一个好伙伴吗?

  9岁的孩子,对许多道理似懂非懂,单纯地要求孩子要大度、宽容,孩子很难接受,但家长只要耐心地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了解只有宽容平和才会有友谊,才会快乐,而宝贵的友情远胜于物质的拥有。

  当孩子不想轻易原谅、宽容别人,希望别人赔偿时,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孩子,首先要承认孩子要求的合理性,然后再分析这种合理性是否真有必要,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后果,而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第二天,我立刻找人处理了裙子上的蓝墨水,按照璐璐的想法,在裙摆相同位置绣了一圈蓝色的小花,反而显得更漂亮。第三天,在我的建议下,璐璐穿着这条裙子去上学,回来后,特别开心。她说,她告诉小胖,自己不要他赔,小胖还不相信,但看到璐璐神情自若地穿上处理过的裙子去上学,对她从感激上升到了佩服,说以后就是铁哥们,谁敢欺负璐璐,他第一个不放过。

  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后来,璐璐自己读到了《楚庄王绝缨宴》的故事,她说:“妈妈,这就是书上常说的因果吗?”我觉得孩子在宽恕问题上,理解得有点狭隘。我说:“或许是的,但楚庄王当时命令臣子摘下缨帽,对冒犯他心上人的人不予追究的时候,可没预料到他的这次宽恕,会救了自己的命。其实,有许多人宽恕了对方,对方还不一定知道,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知恩图报’了。”

  接着我慢慢跟她一起分析,宽恕别人,固然是对他人的原谅,消除了他人的烦恼,但宽恕的受益者并非只有被宽恕的人。当一个人心里装的全是抱怨、报仇这些负面的情绪时,他就感受不到快乐,当然也不会幸福,他会失去朋友,甚至亲人,最后即使他报复了对方,但又有什么结果?让对方处于不好的境地,也不能改变他已经扭曲的人生。

  人善于宽恕他人,理解他人,对弱者充满理解与悲悯,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解脱,是把应该舍弃的重担毅然抛弃。人的一生很短暂,这世界又有那么多的人值得交往、那么多的风景值得驻足观赏、那么多的美食等待品尝,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即使把全世界都放在眼前,也不会快乐。

  心理学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内心充满抱怨、挑剔的人,其实是没有能力又不善于自我管理的人。而豁达宽容的人,通常善于体谅他人,而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自律能力。

  让孩子学会宽容,既是让他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真正的友谊,学会体谅他人。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解脱,只有心灵轻盈,孩子才有精力与智慧去追寻自己的目标,不被不必要的负面情绪绑缚飞翔的翅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聊的t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