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井犹记吃水人(作者:吴良伦)|2020年第5期

挖井犹记吃水人(作者:吴良伦)|2020年第5期

00:00
03:27

挖井犹记吃水人

 

作者:吴良伦

 


听一位贫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说,他所驻的贫困村,新生儿中很多取名叫“立志”“建成”“精准”,甚至还有重名的情况。


党员干部与群众,犹如《杨家将》里的孟良与焦赞,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如果说党员干部是“挖井者”,那么百姓就是“吃水人”。干部栽树,百姓乘凉;干部挖井,百姓吃水,正如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所唱的“从小就听爷爷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人”出于朴素的感恩心理,固然不能忘记“挖井者”,但作为“挖井者”更应当做到“挖井不忘吃水人”。


现实生活里,“挖井”与“吃水”未必榫对起卯,挖井者“卖力”群众未必“买账”。譬如,“挖井人”一厢情愿给“井口”定位,“井口”离“吃水人”居住地很偏很远,“吃水人”就会深感不方便。譬如,“井”好而“井水口感”不好,也就是投入不少,看起来不错,却不合群众口味,实效性差。譬如“井”贵、“吃水人”吃不起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脱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超越群众的承受能力,无谓地增加了“水”的成本,使“吃水人”吃不起。


“出了一身汗、还是不好看”。出现干部很“卖力”、群众不“买账”的尴尬现象,细细分析,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干部没有摸准群众盼在哪里、怨在何处,所办的实事与群众的所要并不“合拍”,想当然或是过分超前对不上群众“胃口”。群众需要的没办,干部所办的群众却不需要,“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势必出现。


为群众“挖井”,首先要看动机,是诚心诚意“挖”,还是为了做给上级领导看;是扎扎实实“挖”,还是搞形式主义;是尽职尽责,还是别有所求。其次要看“挖井”的态度,是自觉主动“挖”,还是迫于压力才“挖”;是头脑一时发热才“挖”,还是坚持经常“挖”。再次要看“挖井”的效果,是按照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挖”,还是不讲科学蛮干。只有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做足事前功课,开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予以梳理吸纳,坚持由民做主而不是替民做主,干部与群众想到一起,干到一处,汗水落处,自然兰有芬芳。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黄丹
主播:秀丽
剪辑:秀丽 |审听: 江淮杂志 陈珺
编辑:牧野 | 复核:黄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