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00:00
04:49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作品鉴赏

兴象

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兴象天然”,是无言的天籁。其构成似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却有很深层的意蕴。《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这样的兴象特别多,比如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从个体角度讲其中任何一个兴象增、删、换都无所谓,但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兴象群,表明从古到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是沉重的忧思离别。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相当于作者抒情达意的细胞。


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尤其是第3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真切的。


喻象

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就是这样的喻象。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


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作者简介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长篇小说等,并加入当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长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出版长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 [2]  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在省文联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2019年11月23日15时45分,流沙河先生去世,享年88岁 


上海人很喜欢玩蟋蟀,秋风一起,就是斗蟋蟀个好辰光了。


蟋蟀,上海闲话读起来比较扎劲,音同“暂结”(最后一个弱音),但是,要写出来就是一门学问了。“蹔蛭”二字,我还是从《上海话大词典》里寻到的,但是,在薛理勇老师的文章里,又用过“螊绩”的写法——阿拉小年轻发起上海闲话的短信来,只追求音同就可以了,也不大讲究规范了。


一直以为,“斗螊绩”是夏天的事体,因为是在夏天听到“螊绩”叫,也是在夏夜里拿着电筒、网罩、竹筒四下捉蟋蟀;小时候“斗螊绩”,还是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实际上,不但在从前,就是在今天,真正的“斗螊绩”是在秋天鸣锣登场的。


养虫人中间有“早秋饲养,中秋猛斗,晚秋叹息”一说。按业内行家的讲法,热虫之早熟虫,开斗是在白露前后;热虫之中熟虫和三秋虫,则在秋分前后;而冷虫之晚熟虫,是在寒露前后,冷虫之冬熟虫,却要到霜降前后打斗。


据记载,上海地区“秋兴”最盛之时,是在清朝的中叶,最盛之地是在枫泾的北市桥。有竹枝词写道:“金风花开玉露中,戏将纤指染深红。郎从北市桥边过,试买新雕蟋蟀笼。”可当地不产蟋蟀,老法师眼里上海出“螊绩”的地方,在七宝、三林塘、花木和吴淞。


的确,老底子要去捉“螊绩”有交关好去处,公园、绿地里、冷僻的马路边,甚至小弄堂的角落里。捉牢雄的“螊绩”,上海人称为“二尾子”(尾子,读“mei zi”),雌的叫做“三尾子”——因为这个“尾”是读成“妹”的,写出来,“枚”也可以。


“三尾子”捉来了只是和“二尾子”做个伴、结结铃:“二尾子”决斗前一个晚上,必须放入一只“三妹子”伺候,等侬放入“三妹子”后,如果“二尾子”相亲成功,直接进行同房;如果相亲不成功,就要调一只“三妹子”进入,直到同房成功——第二天,“二尾子”必会斗志大增,奋力搏杀。


“二尾子”的确会斗,一副大牙咬牢对头,胜利了还要追杀,追杀中还会振翅鸣叫。“螊绩”生性好斗,一旦落败就万念俱断,再也不肯与人家来厮杀了——失败的“螊绩”,上海人叫伊“败鬼螊”。“败鬼螊”作孽啊,唯一的出路,就是送给弄堂里低级别个小囡去养。



败过的“螊绩”没用的,碰到“定头货”马上又会露出马脚,掉头逃窜。因此,“败鬼螊”又被称作“二先生”。变成了“二先生”的“螊绩”会有一条生路,小朋友会寻一片破砖乱瓦、或者草地乱岗去放生伊,希望明年伊能生一堆新战士来——所以,弄堂里要是听到蟋蟀叫声,大家未必有兴趣捉,为啥?弄不好就是“败鬼螊”。


老底子,上海还有“螊绩”的交易市场,延安路、连云路口子旁边的新城隍庙前就有一个。在“螊绩”的上市季节,各路玩家高手,提了自己的精选的“螊绩”,前来交易,或者是前来“斗螊绩”比赛。市场里厢还有各式各样养“螊绩”的用品,从盆到缸、从捉虫用的网,到“斗螊绩”用的草,应有尽有。


斗,就有输赢,双方讲定价格,到时候赢的一方拿走奖金的同时,又提了得胜回朝的“螊绩”。而输掉的一方则输了钱,又输了人。


“斗螊绩”,通常是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磁罐中,放入二只事精心挑选好的“二尾子”。双方先是退具一方,先是探望对方,猜测对方的意途,主人用一根长长的猫耳草,用毛茸茸的一端挑起双方的争斗,一方火起,就会冲向对方,如果对方迎战,战火就此开始。


这“挑斗”绝对是要讲技巧的,尤其是草要弄出须毛来,必须把草的“辫子”扳下来,然后用很快的速度往上拉扯,就会出现那种草上的须毛。当须毛扫过,“二尾子”就会张开两个大牙,告诉侬,伊准备好搏斗了;要是须毛略过,“螊绩”没反应,乃么完结,要么雄性不足,要么内分泌失调,要么侬捉了一只“败鬼螊”。


要“斗螊绩”,当然先要学会如何养“螊绩”,通常“螊绩”要放在泥土制的陶土罐子里,可惜,有段辰光,像样的罐不是很好找,也有放在梅林午餐肉铁罐里的,不过要填一层草纸才能让蟋蟀站得比较稳。喂“螊绩”也是门学问,多了容易得肥胖症,不思进取搏斗,吃少了,当然就要营养不良啦!


侬看,上海人讲到“螊绩”有多少花头,别的不说,只要看看上海闲话里,有多少跟伊有关的就知道了:做事不顺叫“螊绩不开牙”;经常吃败仗的,就是“败鬼螊”;如果有人讲侬像只“螊绩”,那不是夸你好斗,而是讲你喜欢上蹿下跳,惟恐天下不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1816zqbw

    静静地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个时候蟋蟀不仅是玩伴,也是期盼,蟋蟀乱跳的季节正是收玉米的季节,这个时候在外打工的父母就该回来了……

    海上湖心亭 回复 @1881816zqbw:

  • 1387622Mhy

    播主立意越来越高远了想起妈祖的呼唤,想起郑成功收复宝岛。声音柔和稳重却不失坚定,背景音乐契合度高,温婉中透着坚毅。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海上湖心亭 回复 @1387622Mhy: 🙏

  • 皓文_qm

    声音通灵,仿佛置身其中…

    海上湖心亭 回复 @皓文_qm: 🙏

  • 听友210702892

    范总的朗诵深情并茂!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

    海上湖心亭 回复 @听友210702892: 🙏🙏

  • 张绘吖

    背景音乐选的真好

    海上湖心亭 回复 @张绘吖: 🙏

  • chenlin8_c9

    现在玩蟋蟀的人少了 以前街头巷尾都是的 好怀念

    海上湖心亭 回复 @chenlin8_c9: 老早东台路,万商,江阴路。。。交惯花鸟市场裁拆特了~

  • 听友86485694

    那是多么珍贵美丽的一只蟋蟀,就是那一只蟋蟀,主播读得真好

    海上湖心亭 回复 @听友86485694: 感谢您的支持🙏

  • 风飏_03

    很喜欢!

    海上湖心亭 回复 @风飏_03: 谢谢😊

  • 彡水丿小柒

    在这盛夏夜里最适合蜻蜓的诗歌

    海上湖心亭 回复 @彡水丿小柒:

  • 冬饺夏面

    真好

    海上湖心亭 回复 @冬饺夏面: 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