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qiào)翘错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jū)。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云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fú),筏。此处用作动词,坐木筏渡江。
翘翘: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高的样子。
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喂马。
蒌: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小马。
图片源自网络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诗心
渔樵江渚,这里草木葳蕤,乔木高挺,像极了美丽而高贵的你。你在江心泛舟,微风轻拂你的罗裳。纤纤素手,轻拢慢捻,一曲琴音便被清风送入我的耳中,如丝如缕,如梦如幻。我停下手中的斧,远远地听,呆呆地望。我将我的心融入微澜,希望能漾至你的舟底,让你感受它的温情。然而,江水茫茫,堤阔水长,我根本无法靠近你,只能陷入甜蜜的幻想。我幻想着有一天,将马儿喂饱,迎你入门。当迎亲的唢呐打破你素雅的琴音,我的梦也被惊醒了。多么荒唐可笑呀!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这迢迢汉水,又岂是我的小木筏可以渡过的?你我身份悬殊,你注定是我不可企及的梦。
此刻,我在痛苦中放歌,但你的身影、你的琴音将甜蜜我的余生。我不后悔遇见你,因为你曾给了我梦,给了我希望,你不知道有梦有希望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即使求而不得,也好过心如止水,至少曾经真切地感受过内心的旖旎。
愿你我,此生好梦常伴,维以不永伤!
李蓉 明德华兴中学 语文教师|读者
南山之木,又高又大;汉江之水,又宽又广。樵夫思慕着游女,却渡不到她的身旁。牛郎织女尚能鹊桥相会,而失落的樵夫只能望江兴叹,做一个无法圆满的梦,唱一支得不到回应的歌。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仓央嘉措求爱情而不得,只能惆怅地吟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杜甫求安定而不得,只能沉郁地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鲍照求功名而不得,只能慨然自宽道“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刘备求天下而不得,只能临终托孤,抱憾而终……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心仪之物求不得,成绩不如意,梦想未实现,这些生活的苦楚常常啮噬我们的心,我们何不像这位樵夫一样,放歌一曲,然后,将爱与梦埋藏心底?只要我们的心还有温度,爱情也好,梦想也罢,总会有再次萌生的时候。我心向阳,不惧忧伤!
黄子豪 明德华兴中学 1916班学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