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散文的真与假
——严歌苓散文集《波西米亚楼》推荐
作者:李若溪
朗读:时雨
严歌苓曾经表示她害怕写散文,写散文总让她忍不住说谎,而写小说却可以讲真话。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代表了虚构,而散文则代表了真实,虽然严歌苓对她的作品做出了相反的解释,但读过她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以后,我认为她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不尽然可信。严歌苓的小说和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在《少女与小鱼》中,剧团名角儿的母亲对小说家父亲的迷恋,第一时间就会让人想起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和欧阳萸;《丹尼斯医生》则让人联想到《人寰》;《FBI监视下的婚姻》在小说《无出路咖啡馆》中也有所提及;《自尽而未自尽者》里的糖纸情节和老夫妇跳楼也出现在小说《雌性的草地》中。并且在多次采访中,她曾经提及到以上诸多情节,也侧面印证了在散文写作中内容的真实性。
《波西米亚楼》分为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和创作谈四个部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波西米亚楼和苓珑心语。在这本散文集中,除了内容上的真实性,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通往严歌苓内心的钥匙。首先,是她对于女性的关爱,在和集子同名的散文,也是散文集的第一篇《波西米亚楼》里,这种对女性的关爱和怜惜,房东太太把波西米亚楼是女性心灵创伤的野战医院,珍妮则是住在里面的一位病患,珍妮隐忍,脆弱,内向,好不容易对“我”敞开心扉,但“我”对同性恋的恐惧再次伤害了她,这篇散文包括、种族歧视、贫穷困顿、家庭暴力、心理疾病等消极要素,但是更重要的女性对这一切的包容,波西米亚不在只是一种装修风格,这里的住户真正使这栋公寓成为超脱庸俗,充满人情味的疗伤之所。同时,她豪不吝啬的分享自己对爱和婚姻的解读,在《性化学杂谈》里,她把化学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肉体的性,第二个阶段是心灵上的陪伴。在《“挣”来的爱情》里,她鼓励人们不要只懂消耗而不知储蓄,懂得不断为自己“挣”,爱才能长久。此外,严歌苓作为海外新移民作家,也在散文中分享了中美带给她的不同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她说好莱坞单纯的负面角色很低级,说美国的民主不自由,说作为一个外国人到美国经历种种留下的伤痕,同时也为9.11事件感到痛心和遗憾。她讲述带外国丈夫回国遇到的糟糕的经历,也表达出了些许失望,同时也讲述了在中国的诸多美好回忆。
严歌苓的散文并没有受到和小说一样的关注,但是通过读《波西米亚楼》,我想她的散文也是非常优秀的,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形式将小说中想表达的观点讲述出来。
主办:四川大学人文艺术实践与转化中心
协办:四川大学明远当代文学研究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