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和哈工大的选择

山大和哈工大的选择

00:00
02:20

20世纪80年代,威海虽然还是烟台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因为1984年,国务院批准威海对外开放后,威海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各方面逐渐成熟,就有了升级为地级市的打算。当时山东省有个规定,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必须要有一所大学,威海市的领导也意识到,大学不仅是威海升为地级市的条件,也是为威海培养人才的基地。于是,威海开始放眼全国,寻找可以合作的大学。此时的山东大学正因为校园空间日趋紧张和济南环境的影响而打算在沿海城市建分校。威海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山大。一方面,山大在全国排名靠前,教学、科研能力皆是全国一流,山大的到来,毫无疑问能为威海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威海环境优美、城市发展空间大、经济发展迅速,在威海建校,能满足山大对新校区的所有期许。所以双方一拍即合1984年,山大威海分校开始了创建之路。出于为工业提供人才的考虑,威海市领导又奔赴哈尔滨,向哈尔滨工业大学伸出了橄榄枝。而对于哈工大来说,山东是孔子故乡,人才济济,生源非常可观;威海与韩国经济交流合作密切,在威海办学有利于哈工大与韩国院校合作;再加上威海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能吸引更多省外的学子报考,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哈工大很快也签署了办学协议书。1985年,哈工大威海校区在威海动工。山大威海分校与哈工大威海分校的建成,不仅为威海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威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也增强了自身在全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谓双赢。

(播音:高森    上传:羽飞     监制:王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