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历史文化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当你去博物馆参观时,知识储藏在一件件文物的细节里;当你去公园时,里面的亭台楼阁都有传统的烙印;当你参观历史古迹时,文化的内涵渗透于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中。
猜猜这样的屋顶叫什么
有心处处皆素材
“孩子们应该从小多读书,要读不同类型的书,有营养的书。不能只局限在嘻哈打闹的儿童小说,历史、文学、建筑、物理、天文等等领域,适合的书都应该多阅读,不光是儿童文学类型,科普绘本也可以,从小要逐渐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以后帮助很大。有的刚开始可能不了解,但某天就会恍然大悟了。”黄加佳建议。
还要积极参与身边的热门文化事件,比如参观博物馆的特色展出,去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去各地的历史名胜古迹,不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要勤快地挖掘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要了解相关知识,一方面是现场的资料阅读,更重要的,则是之前的阅读积累,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孩子视野的开阔程度。
通过历史故事进行知识储备
在创作本书的时候,黄加佳曾带儿子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妇好墓文物展。陌生的展品让儿子手足无措,一脸茫然,但当黄加佳把儿子拉到几件展品前说:“这就是故事里的那些物件。”儿子立马来了精神,因为他是书的第一个读者,之前阅读经验的积累,让他对这几件展品有了解,便拉近了距离。
此后在讲座中,黄加佳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拉近读者跟久远的历史的联系——把它生活化。她曾讲了《左传》里记载的一段历史:“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只看文言文,很多人又会摇头,但她把转化为一个“国君掉进茅坑淹死了”的故事,则引起了读者们的满堂哄笑。在知道意思的同时,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写作,首先要敢于大胆下笔
在北京、河北、河南、江苏、广东等全国多个城市的讲座活动中,黄加佳经常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没有想象力的故事,就是一堆枯燥的没有吸引力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集合。只有想象力才能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针对很多孩子写作发愁,笔在指端迟迟没动静的情况,她建议要大胆激发想象力:一根铅笔,一本书,一只蚂蚁,可以编一个几百字的童话故事;一个时空隧道,一个手机和一匹马,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不要纠结于通顺与否,精彩与否,尽管去虚构和创作,首先要能乐在其中。而提高也将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