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人生的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

00:00
08:50

主播:六哥

静静的夜,陪伴不愿休息的小耳朵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网络


一艘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船上的粮食马上就要吃完了,眼见得救无望,船员们都很焦急。

 

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开始不停唠叨“我们要活不成了”,一连唠叨了好几天,其他船员们把他丢进了大海。

 

之后,又出现了另一位乐观的船员,他喋喋不休地呼喊“我们一定会得救的”,几天之后,这名乐观的船员也被丢进了海里。

 

生活中,我们常会陷入“多一分溢,少一分缺”的困境中。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规矩,其实说的就是“分寸”。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做事做人都离不开“分寸”二字,而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也恰恰是“分寸”二字。


1

三分糊涂,七分清醒

 

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圆内方。我们常说至刚易折,做人要像水,力量又温和。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便在于外圆内方,内圣外王,内心有操守,外在表现圆润。


在经历过事事与人争,自己认为对的也同样要求别人的外方内方时期,曾国藩逐渐收起自己不合时宜的棱角,虽然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但对他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宽以待人。

 

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一次,鲍超因与曾国荃闹矛盾,甩手不干了。曾国藩提点鲍超说:你撂挑子,懂内情的人知道你与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岂不是在给别人提供攻击你的把柄。

 

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理有节,软中有硬,不走极端,不偏激执拗,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

 

利益交织中的原则底线,不可全权交给情绪决定,须留七分清醒深思熟虑。

 

楚庄王即位前三年,楚国内乱,各方势力都在暗流涌动。

 

为压制内乱,他故意沉湎酒色,不理国事。让众人以为他是昏君,从而放松警惕。实际上,则是暗中了解楚国局势,了解各个人才情况。等到时机成熟,立即整顿朝堂上下,自此亲历朝政。

 

做人不光要会装糊涂,更要会从糊涂之中醒来。凡是进取成业之路,总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唯有保持适当的清醒,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各条道路之中,有坦途,也会有弯路,有取有舍,才是至境。


2

出言有尺,直爽有顾

 

不亲不疏,不冷不热,再亲近的关系也要保持“距离”,懂得“礼让”。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对不同对象,讲话应有所不同。

 

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要“慎言”,他认为“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

 

曾国藩对人际交往上的分寸的把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三十岁之前,曾国藩并未注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说话总有伤人之语,翻开曾国藩此时的日记,“说话又多戏谑”之句比比皆是。

 

对此曾国藩的许多至交好友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待人上的不足,当然这些人际中的不知分寸也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吃尽了苦头。

 

与人交往、说话要讲分寸。开玩笑要有度,过犹不及,反会伤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3

三分为人,七分为己

 

孔子曾问弟子们一个问题:“智者和仁者,分别是什么样?”子贡说:“智者了解旁人,仁者热爱他人。”

 

孔子称子贡为君子。

 

轮到颜回时,颜回则认为:“智者了解自己,仁者爱自己。”孔子称赞颜回为“君子中的君子”。

 

一个懂得替他人着想的人,必然会受人敬重。

 

处世时拿出三分为人,是因人人皆有落难时,三分情意足以温暖人心,而自己也不会因毫无保留的付出,委身于生活的泥泞之中。

 

七分为己,则是大起大落只能靠自己,来人间摸爬滚打,人人皆有自己的不易,关键时刻能带自己冲出黑暗的人是自己。

 

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体现在对分寸的把握之中。三分为人添情意,七分为己谋生路,则是处事境界。

 

做人有分寸,是人生的境界;做事有尺度,是人生的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管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才能在分寸间求得人生的高度。分寸,是人生的关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ello小龙虾

    深夜听,内心是如此安宁

  • 爱戴发箍的阿果

    超级喜欢一边听 一边看字幕,声音也很有磁性喔

  • 柔柔_rl

    六个说得好!听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