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般若寺复兴-缘起与经过-第七十七集

沈阳般若寺复兴-缘起与经过-第七十七集

00:00
12:00

       寺院是佛陀教育的圣地,是弘扬佛法、宣扬佛法、讲经论道的场所。中国自汉明帝西域求法以来,寺院林立,钟磬不绝。它们或隐于深山,或立于闹市,梵音缭绕,法脉相传。但遗憾的是,也有一些寺院却凋敝在历史的长河中,蛛网尘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其中的差别?兴与废的关键是什么?倓虚法师在修建沈阳般若寺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欢迎您继续收听今天的故事。

      一个地方的兴废,各有其不同的因缘,到了兴的时候,就有一种大力量的正派人来兴修;到了废的时候,就遇着不正干的后人,胡作妄为,虽有很多家产,很快就败坏净尽了。沈阳南关般若寺,就是这种情形。

       般若寺原为古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曾出一古林禅师,很有名,其语录载在奉天志书。古林禅师的后辈,缺行持,不务正,弄得在地方上站不住脚,把庙卖给小北门外永安寺老和尚。老和尚圆寂后,其后人名莲居,将庙让给一尼僧。尼僧死后,停灵于大殿,因无人住持,庙遂荒废,多年以来,鸽翎蝠粪,蛛网尘封,每有乞丐,时来时去。

       复兴般若寺的因缘,是因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我开始在沈阳万寿寺办学。那时有位王朗川居士住沈阳,经常到万寿寺听经,三年后,对佛学颇有心得,欲盖庙专门研究佛学,但苦无力量,也没有相当地方。时张作霖为巡阅使,杨麟阁在巡阅使府当总参议,其同学友赵荩臣和王朗川相识,谈起修庙弘扬佛法事,苦于无有地点。赵言大南关般若寺荒废已久,无人修砌,现在应当保存古迹,待我与杨总参议说明,保存古迹,他必赞成。后来由赵荩臣和杨麟阁见面,说明保存古庙,弘扬佛法,救正人心,杨很以为然,知道佛法确实有益于社会人心,遂由其衙署下公事,命王朗川发起,重修般若寺,这是一段缘起。

       般若寺发起重修后,最初由王朗川居士一个人经办,可是他苦于无法筹经费,修起来一部分房子遂停工。后来王朗川坚邀我做住持,担任建筑费,王本人以佛学会会长名义,担任监修。

       我自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开始,为讲经事,经常在北京、沈阳、哈尔滨之间,来来去去的,平常也没有长时间专门留在一个地方料理事,因此对复兴般若寺事,全靠王朗川居士,我只担任一个住持名义。这一则是因满他盖庙的心愿,二则也因他对各方面能接洽办事。

       般若寺实行接管后,进行加以重修,以我在外讲经的因缘,先找齐斐章施一千元,杨麟阁施两千元,先将前殿、山门、大殿修起;又修两边配房各五间。后来翟省长(熙人)施两千元,加其他善款,将大殿后藏经楼上下五大间修起,僧房院宇,焕然一新。我因事情忙,由王朗川居士料理,在庙里办一佛学研究会,佛经流通处。庙内生活,由我每年在沈阳讲几次经,收若干供养钱,留庙里作经费。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我在哈尔滨极乐寺退座之后,来般若寺办一佛学院,如等慈、永寿、静远、彻广等,当初都在那里上过学。到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佛学院停办。之后,定西、济仁、惺如先后都在这里住持照料。后来的几年,为了讲经事,来来去去的,都是住在般若寺的时候多。

      另外在沈阳小北门外,还重修了永安寺,这里也是年久失修,里面住很多叫化子。

      永安寺起初有两位出家人看管,生活很苦,后因一时的感应,得点外缘。一位斋主求两位出家人祈祷,生一个男孩,斋主遂将自己所有产业舍一半给庙上作供养,自是生活很阔绰,自种一顷多地。后来两位老和尚相继圆寂,其后人名莲居不务正,将所有庙产典卖罄尽,结果出家人亦为当地士绅所逐,庙遂荒废。

      后来有人送我作小庙,我因自己有庙就有牵挂,本不欲接;适有两位居士要跟我出家,说法师如不愿看,我们出家以后替你看,因此才接过来,后来我在外面讲经,募一部分款,将庙加以重修,生活也给安排好,由两个新出家的照顾,以后我也再没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21581kkzk

    感恩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 一切法自心想生

    1,沈阳波若寺庙,沈阳永安寺庙的起落。2,感恩感谢主播辛苦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