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都 | 接地气的集市

齐国故都 | 接地气的集市

00:00
05:11

从车水马龙的都市到远离喧嚣的明清商埠,仅隔着一座古商城北首的“大街”牌坊。明清时期商埠众多,周村被列为清末开放的第四批商埠之一,稳定了周村车马辐辏的“旱码头”地位。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周村的市集文化,可追溯到明朝,兴盛于清康熙年间。在《重修长山县献南关永安桥碑记》中记载:"周村镇百货丛集,商旅四述"。1904年,周村被辟为商埠,成为齐鲁商业重镇。清末民初的周村市集,除四、九大集外,还设有三、八小集和二、七粮食集。大集日,市面活跃,各业交易颇盛,分行划市摆摊设点。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至于赶集,周村“村民”们早在头天晚上盘算好赶集的目的,是买是卖,卖什么买什么,卖多少买多少,心中早就有一把小算盘,就是什么也不买,也得去看看行情,凑个热闹。



同样是商埠,同样是买卖交易。却因地域不同而存在不一样的商品交易习俗,有些习俗慢慢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集市当中有很多卖法都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


1、鸡蛋按个卖:买卖鸡蛋时不论斤两,而是按十个多少钱计算。若买到最后不足十个时,则以十个的价格为基数折成单个价格后计算,所以买鸡蛋者总是左看右看,相互比较,挑个大的鸡蛋买。



2、香烟零着卖:拿一盒香烟拆开封后,在大街上转悠着论支贩卖,边走边喊:“零烟,零烟”,1964年七月份,因连降暴雨,东门外部分地方房屋倒塌,损失极大,有好事者开玩笑,全是那些小烟贩们整天喊零烟(淹)零烟(淹)喊出来的,之后这种方式便慢慢消失了。



3、用豆子换豆腐:人们要吃豆腐时,不用钱买,而用豆子换,按照豆子的质量,一斤豆子换一斤七八两到两斤豆腐,所以在那个时期,人们把卖豆腐的称为“换豆腐”也很贴切。



4、篮子外面套网兜:周村人买卖物品时通常用篮子或筐子盛着。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出现有人在街上抢别人手中食物和卖货人东西的现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卖东西时在外面套上一个网兜,让人既能看到篮子里的食物,又抓不出来,时间一长,这一举动被绝大多数人效仿。后来日子慢慢变好了,人们已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市场秩序也好起来,但是买卖东西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习惯用网兜,其中有些年轻人并不了解其中缘由而盲目效仿,致使这个习俗先后持续十几年。时至今日,这已经演变成一种包包的时尚样式。



5、羊肉带汤罐:周村制作的熟羊肉尤其是下河羊肉更是远近闻名,为解馋虫,人们总要隔一段时间就买点尝尝。在50年代,人们买羊肉时总要带个小汤罐或其他容器,这时,老板就会免费舀上两勺子煮羊肉时用的“老汤”,带回家做羊肉汤菜时,将“老汤”掺进去,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增。现在,周村的卤汁羊肉也是周村的特色名吃之一。



在实践的驱使下,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在人们日益苛刻的需求下,好多交易习俗在慢慢消失,新奇百怪的方式层出不穷。对于我们而言,唯一保持不变的是我们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主播:任心怡

供稿:周村古商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