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分享1-般若是诸佛之母

心经分享1-般若是诸佛之母

00:00
23:3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享1般若是诸佛之母)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最近的修学怎么样?前面的音频分享有没有去听?真的希望大家能将听到的问题反馈出来,这样也能让我们能共同的进步,更好的去修学心经。最近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了,据说日本的东京也要开始封城了,日本政府也呼吁大家尽量减少出门。国内也出现了很多输入性的病例,虽然听说国内已经很多都开始放开恢复了,但大家还是不能大意,还是要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多洗手,多喝水,勤消毒,做好防护。我们心经的修学,到今天参加人数一百多、一共修学了一万七千多部心经,在这里,我希望这一段时间修学有收益的大家,都能够带动身边的人来参加我们心经的修学,将大家的修学功德回向给这一次的疫情,希望全球的疫情能早日消除,众生都能够远离苦厄,身心康泰。也希望我们学佛能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去感染身边的人,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共克困难。同时也希望参加我们心经修学的人越来越多,能够利益更多的人吧。

我们修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经,群里面很多人对于心经都不陌生,我们前面的分享也给大家做了一些基础的普及,很多人希望我们在修持心经的同时,也能够一起来学习心经。所以后面我们一起开始共同学习心经。我们刚才也说到了,要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去感染身边的人。很多居士就会说,这说到大家的心里去了,群里很多人学佛,不一定都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有的或许还会被反对,也为此苦恼过很多。那么什么是佛法的般若智慧?怎么样才能让身边的家人也能感受到佛法的利益,或者至少不阻碍自己佛法的修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的修学心经,让我们这颗佛法修学的心越来越强大,建立起佛法修学的正知正见,能够善巧方便的利益身边的人。也许我们这几句话说得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经文里面到说:“般若是诸佛之母”,也就是三世诸佛,都是般若所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佛,就看我们有没有般若了。想了解般若的本来面目,就让我们从当下一点点开始吧。

(1)  般若之名

对于般若的认识,我想起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开始对佛学一点也不懂,比群里的大家要小白很多。(小白就是新手,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刚开始到佛学院学习,要参加佛学院的入学考试,对很多的佛教名相都不懂,只能死记硬背,记得当时佛学院的法师讲六度的时候,就说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尤其是这个般若,很多人翻译成智慧,不能简单的这么翻,一定要写成梵语原来的音译般若,考试的时候如果写智慧,是不给分的。所以当时是因为考试,是为了分数硬记了下来的,可是并不懂般若的含义和意思,这是我对般若的最初印象,后来进入佛学院的学习,对般若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也知道了般若为什么不能直接翻译成智慧了。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经典翻译“五不翻”的范畴,我这里简单说一下五不翻。什么是经典的五不翻呢?

1、秘密不翻,比如说一些咒语,咒语这个东西啊,它具有不可言说的这种功德和感应力。咒语,我们持咒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你的理解它的意思,而是需要你对它有信心。信心持咒持到究竟处,身、口、意与它相应,完全身心自在,这是持咒最好的境界。只要有信心持诵,就能得到功德利益。所以说,咒语它是秘密的,所以不翻。

2、此方无不翻,就是说,在我们这个国土,没有,就不必翻,音译过来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说咖喱,我们中国有没有啊?没有嘛,原来咖喱没有,印度才有,所以到中国,咖喱把它音译过来就可以了。在佛门里面也是这样,你们看优波利华、芬陀利华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没有的,所以就直接把它音译进来,叫做此方无不翻译。

3、效古不翻,就是仿效古人,既然古人都没有翻,一直都是这样,我们也就不要标新立异的去翻,这样只会画蛇添足,不便理解,或者添加更多的麻烦,也容易把简单的教义复杂化,所以叫做,效古不翻。

4、多义不翻,就是它这个东西,在梵音里面包含的意思很多,那也就去不翻了,不去翻译了,直接用梵语音译。

5、尊重不翻,对于它这个法的恭敬,比如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啊?我们说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说俗一点就是成佛了,就是证到佛的境界了。为尊重就不去翻译它了。

所以我们想想,般若是属于多义不翻,尊重不翻这两大概念。这是我们从经典翻译的规则来看般若。

2)般若的认识

我们再从义理的方面来看般若为什么不译为智慧?

我们常识中的智慧,首先是我们日常说的,世间的聪明才智。也就是说凡夫的俗智俗慧。打个比喻,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多么的八面玲珑、聪明能干,可以说在人世间耍尽了无尽的聪明智慧。但到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说世间的俗智俗慧,不是般若。只有建立认识的正知正见,才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佛法的修学上,这个正见很重要,它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也是保证我们佛法道路上不偏的能力。对于佛法的正见,我们这里先不详细阐述,在后面的讲的时候我们再做详细的介绍。

外道邪法的智慧,就是我们所谓的世间的小神通,在古印度有各种的外道,不得不说有一些人确实能了解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一听说哪里有个人能算命算得很准一样,大家都争相的去看看自己的未来,可是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有其因果的,是由因缘而生起的,不在因上努力,怎么会有果呢?所以这种智慧真的称不上般若。

还有二乘圣人乃至阿罗汉的智慧,他们在果位上并不究竟,虽然他们也能明白缘起的道理,但是落入了执着于空的道理中,我们称这个为便空智。也就是说二乘,指小乘声闻、缘觉这些圣人,到了罗汉境界,所得的智慧也就是究竟的般若,这种智慧就如同人少了一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不见了一样。就是中国禅宗讲的担板汉,一个人背着一块板子走路,只看到一面,另一面被板子档住了。所以雪窦山的祖师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里说“但证偏空,灭智灰身,远离因果,就是说的二乘圣人,认为只要证到空就完了。但是要知道这也未究竟,这也不是究竟的智慧、般若。

我刚才了解了,三种智慧,可以知道智慧可不能与般若等同。但是我们倒是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

3)般若的三个含义。

般若的三个含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文字般若。好多时候,我们由于走到寺院,结缘到一本经书,或者看到一个视频讲说佛法,乃至亲近到一位出家的师父,他觉得倍感亲切,所有这样的载体呈现,致使我们走进佛法开始学习,这就叫文字般若。如果狭义讲究所有的法宝经书,一切的劝世语言,都叫文字般若。因为什么,以文字和我们的理解表达,让他们走进这个无言境界。

那么有了文字以后,可以指导我们怎么修学,也就是观照和怎么用心。讲到观照,经文开始就讲观自在菩萨的观照,比如说声音,观照到底是怎么升起的,然后发现声音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我们骂人的时候,你在想,到底谁是一个骂者,谁是被骂者,骂的这个概念到底是真实的表达呢,还是我妄想生出来的分别,我的情绪感受,这个就叫做观照。禅宗讲参话头?讲的疑情?(我是谁?谁又是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而净土宗念佛?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些都是观照。我们上次讲观自在,说了观自在有三点,观境自在、观照自在、观用自在。其中关照自在,说观照五蕴皆空就是这个观照般若。

观照继续深入,就是实相般若,就是不可言说的了。可以说是禅宗讲的以心印心,是释尊在灵山会上对迦叶的拈花一下,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表达,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语言文字能表达的,是当下的亲证。可能有一些难懂,我们打个比喻,我们想去看南极的风光,我们为什么会想去?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南极的介绍,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南极的照片、录像,我们向往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然后我们就查攻略、买机票、船票,做各种去南极的准备,最后到达南极,看到了南极的风景,这时候,你会说,原来说的南极是这样的啊!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比喻,我们了解到南极,并想去的过程,这好比是文字般若,我们做攻略买票去,这是在做去南极的准备也就是实践的开始,这好比观照般若,当我们历经30个小时的飞机,经过几天几夜的海上漂泊,看到南极的那个时候,你也许会说,原来南极是这样的啊。只有我们到达南极的时候,南极风景在眼前展现的时候,你才知道你之前了解的南极的种种都是文字,你当下的亲证了解,才是对南极的一目了然。那种当下本来面目的获得,才是实相般若,他是别人无法用语言给你阐述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了解没有,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般若,般若的实践大家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将心经的修学坚持下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