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常识—第二十四期丨古人的高考 科举

国学小常识—第二十四期丨古人的高考 科举

00:00
03:24

主讲人:孔祥善

    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   主编
    字浩清 号草堂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网家家,文化中国频道。





— 古人的高考——科举 —


疫情期间,勤洗手,少出门,网家家陪伴您。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关注由“让生活更美好的网家家”,带给您的中国国学小常识。


咱们继续来聊古人的高考“科举”。今天咱们聊的是什么是“监生”和“贡生”?


监生简单来讲就是“国子监”的学生或者是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批。到后来,有些富商巨贾以捐钱的形式也可以获得“监生”的资格。


“监生”一词最早起源于唐代,到了明朝初年,由各省选送的“才行俱佳”的生员进入国子监学习,被称为“监生”;参加“会试”落第的举人也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到了清代,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有:“贡生”、“监生”、“官生”(七品官级以上的官员子弟)和经过提学官考选提拔的“廪增附生”以及满八旗功勋子弟和先贤后裔等。


在清乾隆以前,进入国子监学习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尔后就愈发地松懈了。尤其到了清末,捐钱纳物的监生泛滥,由此,这“监生”之名也成为了真正读书人鄙视的代名词。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贡生”,除参加“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生”以外,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当中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的,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也被称为“贡生”。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到了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的“贡生”有个别名,叫“明经”,意思就是“明究经史”的意思。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两榜进士”。


唐代进士考试分为甲乙两科,称两榜;到了清代以会试(进士)、乡试(举人)为甲乙榜,合称两榜,所谓的“两榜进士”指的是乡试和会试的正榜录取者。我们也可以把这“两榜进士”理解为是考试当年的全市前三名和全省的前三名,细细想来,的确是很牛哇。所以,在古时候有“两榜进士”之称的人那是非常值得人尊重的。


好今天的《闻古知新》就先到这里,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桑氏板桥人

    收听了,长了知识。谢谢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