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29:内忧外患的秦国

战国系列29:内忧外患的秦国

00:00
06:51

主讲人:孔祥善
    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   主编
    字浩清 号草堂仆


广学古人之智,明辨今日之事。
阐述独家看法,陪您听说历史,解读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网家家,文化中国频道。


战国系列29:内忧外患的秦国


就在各诸侯国争相变法、不断强大之时,我们似乎遗忘了一个角色,那就是秦国。这个蜗居在西北苦寒之地的国家,一直受到魏国和匈奴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魏文侯在位之时,通过启用了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西门豹治国等一系列的手段,魏国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跃成为了战国初期的最强国。而秦国则在吴起的打击之下,丧失了大片的土地,甚至一度有亡国的危险。


早在春秋时期,秦国的生存环境就已经很恶劣了,强大的晋国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结结实实地堵在了秦国的家门口。这秦国人虽然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屡次企图迈进中原,但都被晋国给挡回去了。既然这东进中原没有希望,那就只好向西和北的蛮夷部族抢地盘了,好在经过了艰苦的奋斗,秦国还是有了一块像样的领地。


当魏国在中原所向披靡的时候,秦国却饱尝内乱之苦。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本应该由他的儿子,年仅九岁的嬴师隰(xí)继位,然而此时的朝纲却是混乱不堪,即便是一国之君那也有可能也是说废就废的,何况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呢?


就在秦灵公丧期未满之时,秦灵公的弟弟,也就是嬴师隰的叔叔嬴悼子,便发动了叛乱,夺走了秦国的君主大权,史称秦简公。


为了免遭秦简公的毒手,嬴师隰在一批忠臣的帮助下,逃到了魏国避难。这一去,便是长达二十九年的颠沛流离,这期间多少的艰辛,我们可以想一想晋文公,大概就能知道一二了。


公元前385年,秦简公去世,把一片江山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惠公。不久之后,秦惠公辞世,秦简公两岁的孙子坐上了国君的位子,史称秦出公。您想想看啊,这两岁的孩子,连话都说不全,那怎么能治理国家呢?所以此时的秦国,把持朝政的不是别人,正是秦出公的母亲。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垂帘听政”并且把国家治理得有声有色的女强人是着实的不少。不过可惜的是,这秦出公的母亲显然不在其列。在她当政的时候,是大肆应用了宦官和外戚,致使秦国内部爆发了激烈的矛盾,牝鸡司晨,朝纲大乱,当时的朝政可谓是一片黑暗。倘若如此继续下去,那秦国就有亡国的危险了。



在内忧外患之下,秦国的每一个国人都希望能够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带领秦国从新走向辉煌。就在这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秦国人想起了那个在外漂泊流亡的太子,嬴师隰。


显然,此时的嬴师隰,只需要回到秦国,便能轻而易举地坐上国君的位子。于是嬴师隰便来到魏宫,向魏武侯辞行。这二十九年来,尽管秦魏两国是势同水火,但魏武侯对他还算是不错,无论如何,他还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


正像当年晋文公为了感谢楚成王而做出的“退避三舍”的承诺一样,嬴师隰也向魏武侯做了一个承诺,他的承诺是:只要在他的有生之年,只要魏国不发起攻击,秦国必然不会与魏国为敌。


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嬴师隰的说法,当时的秦国应该是落后魏国很多的,嬴师隰这么说,就好像是一个穷人对一个富商说:等以后我发了财,我一定不和你竞争。这听起来多少有点痴人说梦,然而这又未尝不是一种自信和霸气的表现?


听了这个承诺,魏武侯心中也是一震:这难不成我是要放虎归山么?只是话说出口,泼出去的水,这开弓哪有回头箭?此时的魏武侯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一条已经搁浅的龙,慢慢地游回他的大海。


嬴师隰能否夺回他的大位,带领着秦国走向富强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塞外琴声_u9

    您好,请问从哪里能听到您讲的《战国系列》全部内容呢?谢谢!

    依山听海0 回复 @塞外琴声_u9: 好像是下架了,之前我有幸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