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音乐]
1.桑园寄子——谭鑫培
2.Where Is Armo? - 坂本龍一
[本期书目]
[知远口述]
各位好,我是许知远。这是一档由单向空间出品,在喜马拉雅独家播出的一档音频节目,单读。在这里,我想和各位一起,逃离这个时代。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位赋有权势,神秘,又经常被妖魔化的女人,慈禧。先来听一首,《桑园寄子》。
今天的提问来自一位年轻人,是叫“wow百年期”。他说,“许老师是怎样在大学专业学习后仍然保持综合的整体思维方式?”这是一个看起来特别平常,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问的时候可能也是意识到我们的整个大学教育是多么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在根本上应该是所谓的liberal education,一种自由教育,自由教育也可以翻译成博学教育。一个年轻人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应该尽量被展现不同学科和世界的可能性,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而他们进入更明确的专业应该是去读master或者doctor,之后才是他们的一个更专业化的划分。但很可惜我们的整个教育就是以压抑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为己任的。把他们都放在一个非常小的格子里面,致使他们其实一生对知识学问缺乏真正的热情。变成了既是不好的专家,更是一个对世界的整体性缺乏好奇的智识上的平庸者。至于你怎么改变他,我觉得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我觉得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可以阅读,那么多好看的电影可以去观赏,那么多地方可以去旅行,有趣的人可以去交谈。我觉得都是你获取新的视角的方法。
非常老的录音效果,是来自谭鑫培的一段。谭先生当然很多人都很清楚他的来历啊。但是我估计可能听广播的各位并不是那么清楚。谭鑫培、尚小云、梅兰芳啊都是当年大名鼎鼎的人物。离我们这代,七几年生的,可能在座听的很多是八几年,九几年的,对这些京剧的现代开创者都很陌生。但你想想,在那个时代,对很多人来说谭鑫培可能就是王菲这样的人物,鹿晗这样的人物。他们风靡整个的戏曲娱乐的行业。当然那时候,一个戏子是社会中的底层,他们不被重视,甚至他们的子女都不能参加科考。跟现在的娱乐明星成为时代的中心,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社会现象。今天提到了谭鑫培,是因为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Dragon Lady》,《龙夫人》,一本关于慈禧太后的传记,当年慈溪太后四五十岁的时候,她是一个很爱享乐和文艺生活的一个老太太,喜欢写书法、写字、造园子、作诗,当然经常会有错别字的一个人。她也是京剧的爱好者,你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一个taste maker,就像现在的那些引领时尚的名媛,Angelina Jolie这样的人一样。因为她热爱京剧,她又非常喜欢谭鑫培唱的戏,所以谭鑫培在1890年代就是北京城的一个很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一个角儿。我想她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和日本人打仗啊,还是和王爷们斗来斗去的时候,可能闲暇之余,都会听谭鑫培进来唱一段。也据说,当年谭鑫培有一段时间志得意满,但是无情的现实,他这样的一个角儿还是会被太监打耳光。对我不知道当年慈禧太后在听这段《桑园寄子》或者是《四郎探母》的时候,是什么样一个感觉。
最近我是对历史是越来越着迷,尤其是历史中的那种日常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包括今天我们谈论这本书,《龙夫人》,等于是十九世纪世界最有权势的一个女人,慈禧太后。可能唯一让她耿耿于怀的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好像维多利亚女王控制着一个日不落帝国,比虽然庞大但正在衰败的清帝国要更有诱惑力。我想她在世界上唯一嫉妒的就是她。这个女人,当然是一个非常非凡的女人,她也是历史上最被妖魔化的女人之一。记得我们小时候谈起慈禧太后都是一个非常的凶恶狡诈,腐败,然后是导致整个中国衰落曲折的幕后这么一个人。但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兴起了一股新的翻案的潮流。最近的一本是一位叫张戎的女作家,她把慈禧太后描绘成一个中国的现代化论者,她变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她支持了所有的中国的这些,开放通商口岸,修建铁路,立宪运动。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上的这么一个Modernizer。当然也是一个过分的修正主义,或许也跟这位作家本人是个女性有关系,她愿意强调一个女性改革者在历史中的地位。
我今天要读的这本来自于一个美国的记者,叫Sterling Seagrave,他是八九十年代活跃在东南亚的一个著名的美国的记者。我之前读过他的一本写宋氏三姐妹的书,写得也很有意思。好像介于野史和学院派之间的一种历史写作,一种流行历史写作。这本《Dragon Lady》,慈溪的故事,也是这样一本书。他试图描绘起慈溪这么一个出身在普通满人家庭的女孩子,怎么样一步一步爬向最高位,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统治者。包括她高度的权利斗争的能力,那种政治手腕,按照现在这些成功学的标准,一定可以写很多本关于慈溪如何控制人,如何管理,如何去勾心斗角,可能都是现在的成功学最喜欢的这一套,慈禧可能是一个集大成者。今天我在读这本书,事实上让我尤其感兴趣的其实是被慈禧控制的人,这位年轻的光绪皇帝。他很小被送进宫中,成为一名天子。一名天子看起来无所不能,他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上的统治者,文化上的一个支配者,总之是一个宗教式的人物,看起来无所不能,权力无边。但事实上他又受在高度的控制之中,这控制既来自于慈禧个人,也来自于整个一套礼教系统。每个人在生活中,他的从行为、坐姿、饮食、对人的态度,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每个人生活在其中都像傀儡一样,得不到任何自由。而光绪皇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成长。
然后因为我手上也在写一本关于晚清的书,所以我在想如何把光绪皇帝这样的一种性格,在1898年凸显出来。1898年他突然成为一个改革者,他希望自己成为明治天皇,成为彼得大帝,称为威廉二世这样的君主,能够驱动整个国家发生变化。然后信赖像康有为这样的年轻的书生,像在一百多天里面,在一百零三天里面,发布了很多御诏,希望一切都发生变化,然后最终是一个非常悲惨的失败者。慈禧太后重新拿回权利,他则被陷入某种囚禁之中,一直到1908年,非常孤独悲伤地死去。而且,他的死因现在仍然被争论不休,一种普遍的说法他是被砒霜毒死的。我甚至还去过光绪的陵墓,看过他那个,他现在是变成一个博物馆嘛,他的头发上有很多突出的砒霜,应该是被毒死的。当然这一切都没有最终的历史定论,而且这一切又充满了某种神秘色彩,这位美国人是尤其擅长营造这种东方式的神秘感。
今天的视角是,当然二十世纪初一些西方媒体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种描述了。他说慈禧太后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有很多显而易见的怪癖,在一个女人被当作痰盂一样对待的帝国里,极力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这句话其实给了我们一种去理解一个女人的另一种方式。在慈禧在中国历史中被高度妖魔化的另一面,我们经常会忘记了一个女性统治者,她能够成为这样一个高位者,是多么的困难。而且是背负着天然的来自男性视角的损伤和侮辱。而这种东西又给一个西方人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他认为慈禧会是一个非常的exotic,异域风情这么一个人物。所以这句话就像,历史中的很多不同的侧面。我们可能每次截取的都是一个我们自认为正确,但一旦偏离你的视角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
现在我要读的是光绪皇帝刚刚进入皇宫时的场景。一个三岁的孩子,莫名其妙就肩负起统治一个中华帝国的重任。
[阅读节选]
1875年,当光绪被带到紫禁城与他的嗣母慈安和姨妈慈禧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还只有3岁。他困惑而又惊恐,一时很难适应,看来要成为天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罗伯特•赫德在日记中写道:
恭亲王亲自照料小皇帝——告诉他该做什么,从各方面关照这孩子。(孩子的父亲七王爷)并不在他的身边:他一方面有病在身,另一方面也为这孩子伤心——在他看来这孩子压根就不会快乐。小皇帝的母亲、奶妈和其他女人来安慰他,但都被赶了出去。后来,奶妈又再一次被派来了,但不到一个小时又被慈禧给打发走了。慈安太后……认为这个小家伙应该忘掉他从前的环境,完全像在宫里出生的孩子一样成长。
后来的医学报告显示,光绪年轻时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有时候几乎不能维持头脑的正常运转。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紫禁城造成的。学者们一致猜测:进宫之前的光绪是个正常(虽然有点容易激动)的孩子,离开了舒适的家庭,剥夺了健康的童年,再加上后来被“那个邪恶的女杀手”慈禧折磨成一个人骸。这一切,都深深地损害他的心灵,在宫里生活得像个实际上的战俘,直至去世——被慈禧(或者是出于她的懿旨)所谋杀。光绪故事的这个版本,是被自封的改革家康有为当做玷辱太后的一个手段而发明的。后来,空想改良家阿莉西娅•利特尔又冒冒失失地把康有为的这个版本当做真理一样四处散布。从来没人看见那些闭目塞听的盲从者们适当地制止过这个眼花缭乱的故事的肆意蔓延。关于光绪皇帝的真相,戏剧性的各异其趣,从而更加引人入胜。
年仅3岁的光绪由于过度紧张而陷入痉挛,以至于患上了严重的口吃,这是他母亲(慈禧的妹妹 )虐待孩子的后果。这个家庭的另一位成员,也就是后来的溥仪皇帝对光绪的母亲有过非常生动的描绘:“她一生拜佛,成年放生烧香,夏天不进花园,说是怕踩死蚂蚁。她对蚂蚁仁慈如此,但是打起奴仆来,却毫不留情。据说醇王府一位老太监的终身不治的颜面抽搐病,就是由她的一顿藤鞭打成的。"光绪的母亲一共生了 5个孩子,其中3个都天折了。溥仪写道:他们的母亲“总不肯给孩子吃饱……结果第四个男孩又因营养不够,不到五岁就死了。”她对待孩子们很残暴,甚至不允许他们嬉笑。“笑什么?没个规矩!”就连光绪的异母弟、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也没能逃出慈禧妹妹的伤害。像光绪一样,他也终生口吃,有时甚至到了语无伦次的程度。
提到慈禧的妹妹,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印象就是一个高声尖叫、爱打孩子的老泼妇。她先是对孩子推推搡搡、大打出手,然后又将他们锁在储藏室里,直到他们哭得筋疲力尽。因此,当光绪皇帝被当做预备继位的皇帝而带到宫里的时候,他就己经是个神经质的废人了。考虑到他母亲的所作所为,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慈禧之所以极力争取让她的这位侄儿成为新皇帝的候选人,至少有部分原因是要将他从母亲的虐待中解救出来。慈禧当然知道光绪的兄弟们是怎么死的,而且,他是她下一代的亲属中硕果仅存的男性血脉。当光绪的母亲和奶妈到宫里来“安慰”那个可怜孩子的时候,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前景使得慈禧很快就把她们打发走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慈禧的干涉,才使得她的妹妹嫁给了醇亲王。然而,根据她自己的供述,她和兄弟姐妹们相处得并不融洽,而且显然,对于妹妹这样对待孩子,她也同样深感震惊。
在紫禁城里的成长岁月里,孩子的极度焦虑越发严重了,造成这一后果的并不是慈禧,而是那令人窒息的教育,是他所受到的谄媚奉承,还有来自他的首席老师翁同龢的那一套夸大其词的儒家礼教。他被推入了紫禁城这一畸形的环境之中,在那儿,他成了礼教的人质,被那些吹毛求疵的老师们严防死守、牢牢看管。在他的首席老师的训练之下,他变得对慈安和慈禧战战兢兢、言听计从。
从前,在培养不幸的同治皇帝的过程中,两宫皇太后和宫廷老师们太过放任自流了——这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如今,光绪皇帝尽管己经从他亲生母亲的虐待之下被解救出来了,但他的老师们为了补救他们的过失又做得太过分了,使得光绪被严格的顺从所窒息。这些人让他来为同治的品行不端付出代价。
慈安的身份地位要高于慈禧,由她来负责光绪的教育。撇幵其他所有的问题,慈禧严重的肝病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在光绪9岁之前,所有关于他的决定,都是慈安、醇亲王和翁同龢的首要职责。
太监们也着手对这个孩子发挥枳极的影响,以确保他不再重蹈同治皇帝的覆辙。他所受到的责罚,也不再像以往的天子,仅仅是掐两下脸颊了。新任美国公使田贝的报告说:“据说(是否确切我就不得而知了),他热情而任性。传说他是因为对外国钟表的狂热而毁了自己,他所拥有的这玩意儿为数甚巨。”他的母亲则把她对付孩子们的惯技(她也曾经这样对待光绪),一股脑地发泄到了光绪的父亲身上,因为是他坚持让孩子搬到紫禁城里去的。总管太监不免要惊呼: “万岁爷心里有火,唱一唱败败火吧。”连哭带嚎的小光绪被关进一间小屋子里。那是一间无窗的小闷屋,里面放着他的夜壶。不管他怎样哭喊,叫骂,踢门,央求,全都无济于事,没人理睬。只有当他哭喊够了,也就是说“唱”完了,他们才把他放出来。在他们看来,这样孤寂的独处,有利于让他深思和反省。和同治皇帝不同,光绪是个脆弱敏感的孩子,有着一种易碎的自负。
当他面对单调枯燥的学习和沉闷乏味的典仪而畏缩不前的时候,人们就威吓他,说这将遭受雷神的报应。这时,在一个老师的暗示之下,另一间屋子里的太监们就会弄出可怕的巨响,就好像雷神正在隔壁准备给他报应。因为这,光绪一辈子都害怕打雷和巨大的噪音,加之经常发作的惊恐,己经成了他的沉重负担。当他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些突然发作更加严重,以至于使他经常连续几天陷于持续不变的恐惧之中。
他并没有完全逃出他母亲的阴影。依循惯例,光绪皇帝即使在宫里也被迫节制饮食。田贝的报告说:“皇帝通常所吃的食物被规定得很死……如果他想要吃食谱之外的任何东西,负责皇上餐桌的御膳房必须事先进行商讨。"为了报复那单调乏味的日常食物,这孩子就把自己撑得饱饱的,当他吃得太饱的时候,两个太监就会抓住他的脚脖子,把他翻过来,面部朝下,将他的头猛磕地板,“为的是理顺他的胃”。后来,慈禧向一位御前女官谈到光绪刚刚被带到宫里来时的情形: “他是这样瘦小而虚弱。他的父母似乎不敢给他吃任何东西。”但在这段时期,她为这个孩子所操的心也实在太不够了。
慈安要忙于应付过多的繁文缛节,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就完全要靠太监们的仁慈。太监们在认为自己能够侥幸逃避惩罚时,总是格外的刻毒。他们向两宫皇太后隐瞒关于光绪身体情况(他的身体总是很虚弱)的信息,因此他的身体状况没能得到改善;他们恶意地给他穿上层层叠叠的衣服,这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穿紧身衣的洋娃娃;他们用五花八门的小花招戏弄他、折腾他。一旦允许他们惩戒这孩子,他们就变本加厉,这导致了光绪皇帝终生对奴仆的畏惧。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以说明太监是万恶之源,文中声称:“唐朝之败,皆由宦官(专权)所致,成年之后,他让他们吃够了苦头,让他们为自己对天子的非礼承受了最沉重的责罚,直至处死。慈禧对别人的轻视(有些是真的,有些则是她的幻想)极其敏感,在这一点上光绪跟她很相像。成年的光绪不能容忍太监的无礼,哪怕是最细微的无礼。只要他们惹他生气,他就命人责打他们。对此,他们的回应就是散布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传到了朝廷的那些死对头的耳朵里,他们就把这些故事传播到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们当中。太监们从皇帝家里偷来的并不仅仅是翡翠筷子,他们还能偷来面子。
不可避免的,关于紫禁城的绝密新闻,为那些愚蠢无聊的谣言增加了不少猛料。1878年6月11日,在光绪皇帝6岁的时候,两宫皇太后被迫发布了一篇谕旨,称“修德持静,以靖浮言”。在谕旨中,两位太后称:据言官所奏,“民间因此传闻,讹言日兴。是朝廷整饬纪纲之举,专为群情骇惑之端,不可不明白晓谕,以安人心而释群疑。
有一则传言,发表在中文报纸《华洋通闻》上,声称光绪是个王位觊觎者,他每只眼睛都有双瞳。这份报纸暗示:两宫皇太后己经用另一个孩子取而代之,这是一个邪恶的满洲密谋的一部分。
被翻牌了!其实本来想问的是许知远先生的大学专业和现在形象的反差~哈哈哈晚安
怎么也找不到单读第一季了 伤心的不能自已
春泥__ai 回复 @Kathleen_aw: 在“许知远”这个号里面有第一季
我儿子今年大一了,他说大学还不如高中充实,每天都忙缺又不知忙些什么
1. 闻到付费时代的到来,兴奋!不知众跬步是否终于垒出了千里?! 2. 单读于我,不是饭,不是菜,不是汤,更不是鸡汤,是药。是药三分毒,那七分是啥? 3. 欠您一百四十九期,慢慢还给您。
我是一个在发达城市奋斗过最回到故乡的小城市青年。2013年偶然买了kindle爱上了阅读,这几年有些迷茫,书太多不知道那个是经典。在亚马逊买了汤一介先生著的中国儒学史1元原价一千多。说中国人部爱阅读我反对,很多人是买不起。经过一些年农民工的后代会爱上阅读,就像现在的美国梦。圣经里上帝问所罗门你要什么,所罗门乞求智慧,所罗门是最富有的人。您举起智慧的灯光必将照亮中国的黑暗。
每周抱着手机等单读更新,用冯巩的话就是“许老师,我想死你了!”
也许也不需要听什么,脑袋里总有点声音
慈禧终究是个格局太小的女人,这个妇人到底是没有远见,有的是小聪明。让这个朝代变得更好很重要,但她第一考虑的永远是维护皇室的权威,心心念念的永远是帝皇怎么千秋永载,注定是覆灭的结果。
听友66662558 回复 @风华夜者_ih: p
慈禧是个沉重的话题。仿佛将人带入一个问题家庭。扯不断理还乱。
我是工作五年后,开始有了无限的求知欲,哲学,历史,文学,心理,还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点遗憾没有早些开启自己的求知之旅,浪费了大好的二十多年
zz诺竹 回复 @in_my_secret_life: 所以我一直努力着找一份大学老师的工作,就为了更多的时间给我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