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训传家久,家风继世长。
一个家族想要长久,靠的不是钱财和声望,而是靠家风和家训。
曾国藩家族,十代传承,代代出英才,个个是精英,无论是道德品格,还是经世才干都为后人所称颂。
曾国藩临终前对子孙留下的四句话,读懂了更是受益终生。
慎独则心安
《礼记》有云: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所谓慎独,就是无论是否有人在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举止,修养好自己的人格品性。
元代大学问家许衡一日外出,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许衡走在路上也觉得口渴难耐。
刚好路边有一颗梨树,许多路人都跑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在树下静坐不动。
别人觉得他傻,跑去问他:
“有梨可以解渴,你为何不摘?”
许衡回答:
“这不是我的梨,不能乱摘。”
那人笑道:
“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呢?”
许衡正色说: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人前守矩易,人后守心难。
看一个人品格如何,不仅仅要看他的人前表现,更在于其在无人之时,是否能够依旧品行如一。
明代大学士徐溥,从小就天资聪颖,十分用功。
私塾老师见到他的口袋每天都鼓鼓的,十分好奇,便问他装了什么。
本以为可能会是一些小玩具,却没曾想,小徐溥口袋中的是他自己摘抄的“圣贤要语录”。
无论是否有人监督,小徐溥都会以圣人的言行来要求自己。
在他身上发生的,还有个有名的“徐溥储豆”的故事。
徐溥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准备了一袋黄豆和一袋黑豆。
若是做了一件善事,便向一个瓶中投一粒黄豆;若是做了一件恶事,便向另一个瓶子投一粒黑豆。
如此不断反省,不断改正,也不断进步。
曾国藩曾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如果说自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那么慎独就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境界。
慎独的人,内心清白干净,坦坦荡荡,心中自然不会被外物所扰,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会满足而安宁。
主敬则身强
自己独处时要慎独,那么与人相处时就要主敬。
在给其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写道:
“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立身之道便是拥有一颗敬畏之心。
《史记》中记载了一则“张良拾履”的故事。
秦朝末年,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到下邳隐居。
经过一座石桥时,他遇到了一名须发苍白,手持拐杖的老人。
老人走到张良身边,突然脱掉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
“去,把鞋子帮我捡上来。”
张良年轻气盛,火气马上窜起来了,但转念一想,对方是耄耋老人,要守礼尊敬。
于是他压下怒气,到桥底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老人又将脚伸出来说:
“替我把鞋子穿上。”
张良便又跪在地上,恭敬地帮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穿上鞋子,大笑道:
“孺子可教也。”
他让张良五日后早上来此等他,张良虽有疑,却乖乖应允。
又经过一番考验,老人给了张良一本书。
这时的张良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黄石公,而这本书就是凝聚着黄石公毕生心血的《太公兵法》。
正是凭着这本奇书和自己的努力,张良终成一代开国名臣。
你敬人一分,人敬你一丈。心中常怀敬意,自己也会收获美好。
春秋时,楚王问田忌:
“我攻打齐国,有多大把握?”
田忌回答:
“若是申孺带兵,发兵五万即可攻下;
如果田居带兵,需要二十万方能打成平手;
但如果是眄子带兵,全军出动也只能免于亡国。”
楚王问何故,田忌说:
“申孺其人,待人骄傲轻慢,无人愿意为之效力;
田居其人,能礼遇能人,却轻视庸人,所以只能得部分人为之效力;
眄子其人,尊敬能人,爱惜庸人,所以上下左右都愿为之效力。”
其后齐国分别以申孺与眄子为主将发动两次战争,果然印证了田忌的说法。
《围炉夜话》中说: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尊敬他人,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行为,更是一种内心的态度。
这种“敬”的态度,可以让人远离诱惑,不纵欲;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不妄动。
因此,主敬是强身养生的第一法门。
求仁则人悦
曾国藩曾对子女说“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
究竟何为仁,《论语》中说: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明朝时,有个姓张的军官负责漕运,路过家乡时,突然狂风大作打翻小船,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
此时,他看到湖中还有一只小船翻了,船边有人喊救命。
这名军官自己九死一生,已经筋疲力尽,但还是停住了脚步,叫来附近渔民一起救人。
等人救上来时,张军官惊喜的发现,获救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仁爱之心,就好像是一粒种子,春天播种,在秋天就会收获;在这里洒下,在那里就会回馈。
大唐狄公狄仁杰,号称“桃李满天下”。
他推荐人才向来不论门第,但凡有才,便推荐给朝廷。
有一次,武则天向狄仁杰询问可有在想推荐人选,狄仁杰马上向她推荐了张柬之。
那时,张柬之只是荆州地方官,年纪也大了,名声没有狄仁杰响亮,官位更是卑微。
但他办事干练,品德高尚,狄仁杰便推荐以他为相。
后来,更是前前后后向武皇推荐了数十人,都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大臣。
这些贤臣,开创了武则天时期的繁荣盛世,她所统治的时期,被誉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而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的敬重,也得到了天下人的爱戴,九十三岁才得善终。
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自私的人,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坐井观天;将心放宽,关心他人,才能突破更大的天地。
君子都知道,想要自立,就要先立人;想要自己发达,就要先让别人发达。
以己之心,度彼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如此仁心,又怎会不成功呢?
习劳则神钦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说: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勤勉劳动使人精神振奋,安逸怠惰使人消亡。
曾国藩特别强调生活中要刻苦勤奋,不能好逸恶劳。
咸丰四年,曾国藩给弟弟们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吾来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
不许坐轿,不许使唤人取水添茶等事。
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
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
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佚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当时的曾国藩,组建湘军,战功赫赫,已是皇帝面前的红人;
当时的曾家,富甲一方,树大根深,已是湖南当地的大族。
然而即使如此,曾国藩仍然要求家族中的子侄:
半耕半读,不许坐轿,自己倒茶,甚至要亲自拾柴收粪。
这样的日常劳作,与平常人家无异,哪有半点的官气?
曾国藩不仅对族中男子有劳作要求,对于族中的女人,他都有“严苛”的规定。
曾家的女人们,每天要做足四件功课:
第一件功课是“食事”: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
第二件功课是“衣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
第三件功课是“细工”: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
第四件功课是“粗活”: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
无所事事,确实轻松,但轻松过后便是空虚;
有劳可习,流下汗水,但汗水之下,是精神的充实和满满的收获。
俗话说: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曾国藩的后代却个个出类拔萃。
两个儿子,曾纪泽成为了杰出的外交家,曾纪鸿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孙女曾广珊,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外孙俞大维,是民国有名的国防部长;
曾家第四代、第五代乃至现在第十代,也出了许多名人和学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很多人好奇曾家的成功之道,其实都藏在这四条遗训里:
慎独则心安,是修心;主敬则身强,是养生;求仁则人悦,是处世;习劳则神钦,是生活。
做好了这四件事,便会一生受益无穷。
👍
在看
亚男,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