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秋水堂”,右手《金瓶梅》,一本适合入门的《金瓶梅》导读——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书斋名为“秋水堂”)细解《金瓶梅》全一百回,体察《金瓶梅》作者的曲笔深心。我们的生活中原不缺少西门庆或者潘金莲,《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是存在于任何时代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而是强有力的理解与慈悲。
果然妙笔生花
我倒不太看好这么解读,虽然陈敬(经)济的话和后面玳安去找文嫂的路,确实能给人这样的感觉,但是田晓菲怕忘记了一个更为主要的点:为什么陈敬济这么熟悉这个路?不要忘了,文嫂她是搬过家的。玳安可能不知道或忘了文嫂在哪里住,而文嫂搬了家以后,玳安更不知道她在哪里住了。陈敬济这么熟悉,而玳安又问对了人(陈敬济)—恐怕这才是作者刻意去重复那段路的原因吧!
第一次读到玳安儿密访这段,就深为田老师的洞见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