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在国外的文物我们要不回来?

妈妈,为什么在国外的文物我们要不回来?

00:00
09:51

这集问题的起源来自老妈英语课上,他先是问起了大英博物馆,然后有了跟国博的对比,接着就发出了对海外文物的灵魂拷问;最后延伸到BBC的《杜甫》本是顺势而为,但没想到,当我们录到小泥与Ian McKellen中英文交叉朗诵杜甫的《春望》时,还是有点被感动了。那些历经千年、跨越中西的情感与文化,其实是相通的,如同莎士比亚之于杜甫......



——妈妈,你看这里说 “世界上最大的书是一本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地图。它有1.8米高。”


——真的啊?好惊人啊~

——是啊,妈妈,你去过大英博物馆吗?

——去过啊~ 那时候我们学校离大英博物馆很近,我们经常去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那比国博还大吗?

——可能地方没有国博大,但是它的藏品应该比国博多。因为它收藏的是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物,还包括我们中国的。

——中国的东西为什么不放在国博里?

——放在大英博物馆,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去看吗?

——那我们看起来好不方便啊!放到中国,不是其它国家的人也能来看吗?

——恩你说的也对啊。不过这些文物因为是很早以前就放在大英博物馆里了,所以现在不太好要回来。

——为什么啊?那不是我们国家的文物吗?



——这个事情就需要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文物是怎么到了英国的?

又得从头讲起

——是啊?

——那你能先告诉我什么是文物吗?

其实只想趁机整理一下思路

——文物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留下来的宝物。

——很棒哦~ 你说出了文物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历史上的东西,不能是现代的东西;另一个就是它要具有很高的价值,不管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价值,对吧?

孩子的回答有时真的是简单明了

——恩。

——但是,中国这些文物怎么会到了英国呢?会有这几种可能性:一个是皇宫里的人偷偷把一些精美的器物啊字画啊,卖出宫外的。宫里的人可能觉得这些东西挺漂亮的,想卖点钱,但是根本不知道它也许是一个特别有名的书画家的作品。但是买这些东西的人很有眼光,通常我们把他们叫做收藏家。收藏家你知道是什么吗?

突然有种讲讲宫斗剧的冲动

——恩。。。知道啊,就是收藏宝物的人嘛~

——对的,正因为他们收藏的是宝物,这些收藏家呢就不是普通人了,他们需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知道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而且这些宝物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变得越来越古老,它们的价值就更大,也就是升值了,他们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再卖出去,然后赚很多钱。还有一种途径啊,就是战争。比如圆明园,咱们不是去过吗?现在圆明园只剩下废墟了,但是当时它园里有很多特别有价值的文物,就被当时的八国联军抢走了,带回了他们的国家。

恩,是时候进入正题了


                               圆明园流失海外的十二兽首,目前已回归7尊。(图片来源:网络)


——对啊,那是他们抢的,那他们现在也应该还回来啊?

——恩,抢了别人的东西是要还回来,这个道理没错。但是你听妈妈讲完啊。

感觉开始烧脑了

——恩。

——这些外国的侵略者把文物抢到国外以后呢,他们大部分也是为了卖钱。所以他们就把这些文物卖给了某个当地人,而这个人过段时间可能又把文物卖给了另一个人,也就是不断地倒卖了很多次。而这里面呢,有些收藏家在世的时候已经赚了很多钱了,所以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说,我要把我所有的藏品都捐给博物馆,让全世界的人去欣赏。大英博物馆里的很多文物都是这么来的。所以大英博物馆会说,这些东西都是谁谁谁捐给我的,指明了要我们在大英博物馆展示的。我怎么还给你们中国啊?

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啊,孩子

——哦,那大英博物馆真好啊,那么多人免费送给他们这么好的文物。

——恩,大英博物馆因为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博物馆之一,所以确实会有许多捐赠。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去大英博物馆参观的世界各国的人特别多。但是你想想,这样一来,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在国外的中国文物也使得更多的外国人更容易地接触到了中国文化,是吧?最近有一部纪录片特别火,就是英国的BBC制作的《杜甫》,专门讲我们这个唐朝的大诗人的。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做一个不偏激的人



                                              英国BBC纪录片《杜甫》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为什么不讲李白呢?我更喜欢李白。

——哈哈,待会儿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他们为什么讲杜甫,不讲李白。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好吧!

——不过,不管是杜甫,还是李白,我们都能看到中国文化在西方也传播的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专门去学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所以也可以说,这些西方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对传播中国文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历史不能忘记,仇恨不能累积。不如转化为文化自豪感吧。

——美国和法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也都是别人捐赠的吗?

——当然也不都是捐赠,也有花钱买的。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是这样的,有别人捐的,也有自己买的。但是这些博物馆买来的文物,它更不可能还给我们了,因为那是它花钱买的,从这个商品的买卖上来讲也是正当的。而且最后卖给他们文物的那个人也并不是当年直接抢文物的士兵,是吧。所以我们怎么能让他们去赔偿,或者惩罚他们呢。对不对?

世界的复杂性还在于:规则里面套规则。

——那些人都死了啊。

——就是啊。所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原因,使得我们很多文物散落在其它国家,却没有特别正当的理由去直接要回来。

这下算讲清楚了吧?

——那这些人,抢了东西,又卖了钱,还没有得到惩罚,这是不对的啊。

——是的,你说的对。但是在战争年代,这些事情还是很多的。

孩子的道德感总是简单而又执着

——那现在没有战争了呀,就没有办法要回来了吗?

——恩,当然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努力。但是像刚才妈妈讲的,大部分我们也只能重新把那些文物给买回来,要花很多钱的。当然,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外交途径。外交你知道是什么吗?

只好继续烧脑

——又考我。。。恩。。。外交就是和海外的人交谈。

——交谈啊?额。。。你能知道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这个方法还是对的。但是,不是与海外的人交谈,而是与海外的国家交往。也就是说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国家的外交部,和英国,或者法国的外交部来商量归还的事情。这就跟大英博物馆没有直接关系了。但是当国家之间开始谈判这个事情的时候呢,就要考虑更多的问题了,比如会不会因为这个文物归还的事情,影响了两国关系,导致两国其它方面的合作受到影响呢?这个时候,对错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想说:外交的最高境界是妥协的,怕他不懂�

——对错不是最重要的啊?

——恩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有很多比对错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有时候,你做错了一道题,是不是妈妈也会跟你讲,没关系。错了就错了,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怎么错的,下次不再错就行了。

这倒是真的

——恩。

——还有,比如在我们家里,有时候爸爸妈妈吵架,明明不是爸爸的错,他也会承认错误,是不是?那爸爸不知道对错吗?

把球踢给他爹。老母亲要喘口气

——爸爸,你知道对错吗?——知道啊,妈妈永远是对的。)

——哈哈,爸爸开玩笑的。怎么可能有人是永远对的呢?但是这个不重要是吧。在家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在孩子面前还是要装一下

——恩。。。是大家都关系好,不生气。

——恩对的!那对国家来说呢?

还是要拉回主轴逻辑上来。已经心力交瘁�‍️

——恩。。。没有战争。


节目最后,我们混编了一段

由英国国宝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和小泥“合作”的中英文《春望》,

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两种语言的

相遇之美



《春望》唐 · 杜甫

View in Spring by Du Fu 

翻译:洪业(中国史学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The state is destroyed, but the country remains. In the city in spring, grass and weeds grow everywhere.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ing for the times, even the blossom sheds tears.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eacon fires have been burning for three months now. A letter from home would be worth 10,000 in gol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出于节目需要,片中伊恩爷爷对本诗的英文吟诵是不完整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12596687

    生动活泼,形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