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79章:就算以德报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怨气

《老子》第79章:就算以德报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怨气

00:00
03:22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说:前面我的确曾经说过,一个人之所以善待别人,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一旦你起了助人的心,把自己当成别人的救世主,就难免会产生骄纵之气,或者说希求别人的回报。很多人听了这样的话,就自作主张地把我的道德无限拔高,甚至说我有“以德报怨”的意思。以德报怨这个问题,曾有人当面询问过孔子,结果被孔子一句话怼了回去:“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儒家凡事都讲究差别化对待,如果恶人也能得到善待,那就没有人愿意做好人了。当然我也认为,以德报怨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向,不过理由却和儒家有很大不同。
确切地说,我并不否定道德的方式,更多的是质疑怨是怎么来的。因为怨气一旦产生,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补救,都很难将它彻底消除,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阴影。所以消除怨气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能让怨气产生。孔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你们想让我解决争议,我的办法跟别人也没什么不同,要么甲赢乙输,要么甲输乙赢。总之有赢的一方,就一定会有输的一方,输的一方总难免有怨气,永远没有办法让双方都满意,永远没有办法阻止怨气产生。如果一定要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只能是不要产生争议。
老子说:怎么才能阻止怨气的产生呢?就是要一切按规矩办事儿,而不是按道德办事儿。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拿出白纸黑字的合约,而不是拿着道德的大棒,歇斯底里地质问:“你的良心不会痛吗?”道德并不能防止争议,因为道德是很主观的东西,你觉得自己一身正气,对方也觉得自己一身正气。你觉得对方无理取闹,对方还觉得你无理取闹呢。所以只能靠客观的证据,才能弥合主观的的分歧。我们道家虽然主张无为而治,但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更认同法家多一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