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金银潭ICU病区的最后14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病区危重症患者实现清零。
伴随着这个好消息,金银潭医院最后一支外援医疗队也返程了。
最近,一部《生死金银潭》的纪录片刷爆网络。
如果将武汉比作台风肆虐之地的话,那么金银潭医院,无疑就是“台风中的台风眼”。
这部跟踪记录了36天的纪录片,为我们还原了金银潭医院里最真实的样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看一看!
应对未知的灾难,更考验我们的能力
庚子年开年不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取代了往年的欢声笑语。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声号召,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
一时之间“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战书刷爆了全网。
电影《湮灭》中说:“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但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讲:责任,永远大于恐惧。
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战斗在最前沿;
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
如果说支援者尚有些许时间准备、和家人告别,那么,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则没有任何准备的时间。
“当这种灾难来的时候,我们是义无反顾地挺上去,连家里都没有交代。
别人可能还有请战书,我们连请战书都不写,直接就上了。”
1月21日这天,金银潭的护士长贾春敏正在和家人吃年饭,菜还没上齐,她就接到医院的电话,赶紧回去清退病区,开始接收新冠肺炎病人。
贾春敏走后,她的妈妈把她喜欢吃的菜都夹到她的碗里,看着空空的座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妈妈,太清楚女儿这一走,代表的是什么!
是凶多吉少,是生死未卜,是可能再也无法团聚的遗憾......
面对严峻的疫情,还有很多医护人员,是瞒着家人请战上一线的。
男护士顾鹏举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不敢跟家里人说,怕年迈的父母担心;但不说,又怕自己有去无回,连个告别都没给父母留下。
纠结再三,直到临出发前,才忍不住告诉了老家的父母。
想不到父母不仅对他的决定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而且为了让儿子安心支援武汉,母亲还隐瞒了自己患癌的消息。
还有苏州支援武汉医疗队中的李晖。
在出征当天的早上,母亲打来电话告诉他,多年瘫痪在床的父亲,最近的状况很不好。
虽然忧心父亲的身体,但思量再三后,李晖还是毅然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程。
同为医生的妻子张霞说:
“我理解支持他的决定,疫情出现总是要有人站出来的,而作为医生责无旁贷。”
不成想,这一走,父子二人,从此便是天人永隔。
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的母亲,一边承受着失去至亲的悲痛,一边安慰着一线的儿子:“你爸爸是不会怪你的!”
如今,李辉光荣的完成了支援武汉的任务胜利返程,却再也无法与父亲享受那份特殊的荣耀与喜悦,心里只剩下失去父亲的哀恸和内疚。
在父亲的葬礼上,他强忍悲痛却还是泪流满面:
“没能见你最后一面,对不起,爸爸!”
其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这群逆风而行的人,他们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
只是平凡生活中的爸爸、儿子、丈夫、妻子,却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病与痛,真实地上演着
“我不想活命了”。
这是试图将氧气管缠到脖子上了却生命的老人,在被值班医生救下时说的话。
你可能会问,好好的治着病,怎么突然就不想活了呢?
那是因为救治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溺水。
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会占满人的肺,让你的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
在此情况下,想要挽救患者生命,就必须经历高流氧治疗、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ECMO——
四个治疗步骤,而重症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都是清醒的,有的患者会逐渐好转,也有的患者呼吸越来越艰难。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濒临窒息,还有心理上的恐惧,让他们失去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患上ICU综合症。
医护人员在这个时候,不仅要承受巨大的救治压力,还要肩负起安抚患者情绪的重担,不断的告诉他们:
“这个病治得好,家里的亲人还等着他们回去团圆。”
病痛的煎熬之中,家人,是让患者产生努力活下去的重要信念。
经过一番开解,看着那个最初说不想活命的老人情绪慢慢好转,医生又说:
“我们这么努力,想尽快把你治好,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
老人缓缓地举着大拇指,微弱地回答:“好。”
很多患者都年事已高,为了帮助他们恢复肺部的机能,医护人员会经常帮助他们拍背翻身。
因为医院内没有护工的家属,吃喝拉撒自然也落在医护人员的身上。
44岁的医生张明,带领南京医疗队支援武汉56天,去时青丝,归来白发,同事们纷纷惊呼:“不敢认。”
就连3岁女儿,也认不出爸爸,一句“你是谁”,让人泪目。
但在张明看来,这些小事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能“完成任务、把大家一个不落地带回来就好”。
在病与痛真实上演的每一个瞬间,爱与努力也从未缺席。
生与死的界限,有时只是一瞬间
视频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幕抢救的画面。
这个患者在医生上午查房的时候,状态还很好,可到了下午却突发重症,任医生们再做任何救治的操作,最终还是没能救回他的生命。
4月12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
一个小伙子拿着手机,哽咽地说:
“这是我爸最后一张照片,是住院的最后一张照片,在吃饭,这是我唯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语无伦次中,他强调了三遍的是:“最后一张照片。”
在护士递给他父亲留下的遗物时,他有些急切地追问着:
“我爸爸他有没有说什么?”
护士回答说:
“没有没有。”
小伙子只能轻声念叨一句:
“后来打电话就没有接了,就这样失落地离开了。”
身边最亲的父亲突然离开了自己和妈妈,甚至连遗言都没有留下。
病毒的可怕,比我们想像中的,要严重得多!
生死,其实只是一个瞬间。
根本不会给任何人准备的时间。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能够让我们开心的,就是送无数个病人出院。”
4月5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里,又一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了。
临走之际,他向医生们鞠躬致谢:
“你们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在你们看来是本分,但在我一个病人来说,就觉得你们是给了我第2次生命的人。
我的二宝快出生了,我就希望我自己能够平平安安的把隔离做完,到时候到医院去迎接他的出生。”
这位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不久后,病情曾迅速恶化、一度病危。
上着ECMO在生死线上抢救,光输注的血浆量就已经超过5000毫升,相当于2名正常成人的血浆量。
78天的坚守,两次生死攸关,才终于将这位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
疫情就是敌人,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
他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
3月20日,在支援武汉的贵州医疗队返程时,有一个中年男子,突然跪在地上向渐渐远去的车队不停地膜拜。
原来,这名男子一家11口人全部被感染,其中不觉有3名重症患者。
正是医护人员们的及时救治,让他们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父母,跪救命恩人!
感谢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坚守一座城,守护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电影《万物理论》中霍金曾说过:
“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随着戏谑的声音响起,终于,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画面。
上海医疗队的李晓静,正在给患者们理发。
经过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疫情逐渐好转,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此时此刻,气氛不再那么沉重,医护和患者们,也难得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闲暇之余,护士李晓静摇身一变,为患者们理起了发。
大家打趣着:
“不会做理发师的护士,不是好厨子。”
“托尼老师上线。”
......
灾难面前,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
但中国人总被我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他们用自己的坚强,撑起我们的勇气,他们用内心的勇敢,筑起我们的信念。
爱在,希望在,奇迹和明天也会同在。
泪流满面,却说不出一句:谢谢,“谢谢”真的太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