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幸福要有福
1.五福临门
就像流水要有源头、树木要有根系那样,幸福也需要有福报的基础。中国古代有句非常吉祥的话,叫“五福临门”。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包含了构成幸福的各个因素。
首先是长寿,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往往会因一些并不致命的疾病早夭,能够颐养天年,安然享有人生,,可谓人生重要的福报。
其次是富贵,包括富和贵两部分。富是指财富,能够生活无忧,精神富足;而贵是指地位尊贵,品行高尚,受到世人的恭敬。
第三是康宁,即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这点非常重要。虽然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的追求往往偏向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康宁是现代人普遍缺乏的。我经常说:“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就像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无论装饰得多么华丽,也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整日缠绵病榻,生不如死,即使再富有,地位再高,有幸福可言吗?没有健康的心灵更是麻烦。现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浮躁、混乱、不得安宁。曾经有首流行歌曲,叫“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这个无处不在的“烦”,正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其实,“烦恼”一词就来自佛教。烦是扰的意思,恼是乱的意思,烦恼就是扰乱内心安宁的因素。一旦陷入烦恼和负面情绪时,幸福就被自动屏蔽了。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当内心被烦恼占据,幸福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哪怕你拥有别人艳羡的富贵荣华,也不会带来幸福感。因为在你心中,它们都被烦恼打上了烙印。只有当内心没有烦恼,像一片无云晴空时,幸福才会不请而至。所以,解除烦恼才能身心自在,这是幸福的重要前提。
此外,古人把“好德”列为五福之一,很有意义。随着道德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对道德不以为然,甚至将道德行为视为一种吃亏。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道德对自身有多大意义,对社会有多大意义?德是德行,从外在来说,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和素养,从内在来说,是健康、正向的心理因素。所以说,践行道德就是在培养健康心理,铸造健全人格,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使福报可持续发展。可见对人生幸福而言,不论内因还是外缘,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是善终。佛陀有十大名号,其中之一为“善逝”,就是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善终”正是与此相似的美好愿望,希望临命终时身无病痛,心无挂碍,能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而不是突遇横祸或久病在床。很多人对死亡是回避而恐惧的,我们知道人必有一死,但心里总觉得是别人的事。可回避并不能阻挡死亡,恐惧也不能改变什么,事实上,这只能令我们在死亡到来时措手不及。对现代人来说,越有钱,往往越不容易善终。因为有钱就不想死,最后全身插满管子,在各种抢救中毫无尊严地离开。所以,认识并超越死亡,是佛教的重要修行。佛教史上,很多修行人不仅能预知时至,而且坐脱立亡,潇洒自在,想怎么死就怎么死,为今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一般人做不到这样,但能不受折磨地安详离去,于人于己都是很大的福报。所以,古人也把好死作为五福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