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晚春

16晚春

00:00
33:45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木都要抓住春的尾巴,使出浑身的招数,吐艳争芳,一霎时万紫千红。可爱的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敢寂寞,来凑热闹。迎风起舞,化作飞雪。后两句说,杨花榆荚无才思却敢班门弄斧,与草树争放,让人想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中的一句话。“杨花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不也是在表达平凡的人在热情的参与时代的变化吗?


要想了解这首诗的真正意涵,我们必须从作者下手。


韩愈,字退之


这首诗的作者叫韩愈,韩愈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苏轼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有很多的现代人也认为韩愈是古代人文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位最成功的人。因为韩愈既符合古代人文教育中关于“美”的要求,他成了一个诗人;又符合古代人文教育关于“用”的要求,他经世致用。


我把韩愈的人生总结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包括少年苦难、八次考试、两次被贬、三大贡献。


第一个阶段是他少年苦难的历史,韩愈的祖籍是河南河阳。他自己曾经冒充祖籍河北昌黎,所以韩愈又被称为韩昌黎。在唐代,有这样的习俗,喜欢攀附大姓,河北昌黎的韩姓要比河南河阳的韩姓的地位高,所以就像李白自称是陇右人一样。韩愈出生在李白死后的第六年,他的父亲曾经和李白打过交道,李白对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有很高的评价,韩仲卿当过地方县令。不幸的是在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韩愈就跟着哥哥韩会成长,韩会比韩愈大得多。韩愈在八岁的时候,他哥哥在京城里丢了官,被贬到广东的韶州。就是今天广东曲江县,这是韩愈第一次来到广东。韩愈的一生,仿佛和广东有一定的缘分。他的三去广东,刚好组成为了韩愈人生的三个阶段。这是他少年时第一次去到广东。到了韶州两年之后,他的哥哥就病死了,韩愈只有十岁,他一直被他嫂子抚养。当时的时代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唐朝了,经常有战乱,韩愈和他的侄子韩老成一样大,同时被他嫂子抚养,不过他嫂子真是一个非常顽强的女人,他们一路上颠沛流离,最终回到了北方河阳老家,把他的哥哥进行了很体面的安葬。安葬完了又碰上中原战乱,郑氏又带上韩愈和韩老成避乱南下到宣城,韩愈少年时代的学业就是在宣城完成的!韩愈成为文学家后曾在文章《祭郑夫人文》中表现出对嫂子的无限敬意。


“万里故乡,幼孤在前。相顾不归,泣血号天。微嫂之力,化为夷蛮。水浮陆走,丹旒翩然。至诚感神,返葬中原。”


第二个阶段是韩愈十九岁以后,这个阶段被称为游学时代,八次考试是对韩愈扎实的锤炼。韩愈初入京师已经十九岁了。初入京师,开启了韩愈的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参加过四次的进士考试,二十五岁才中进士,中进士之后,需要参加吏部主持的考核才能给官做,韩愈直到二十九岁考了四次才得到一个推官的职位。做官地是河南的陈留就是今天的开封。从韩愈十九岁到他二十九岁有官做,足足有十年的白衣生涯,这十年中,韩愈为了生计,曾经不停的上书达官显贵,他曾经三次上书宰相。众多的求职信中不乏对大官显贵的巴结之辞,这可能也是人品中的一个污点,不过我们也能够理解,对于一个生活毫无着落的年轻人来说,他也只能这样子,他想快点做官,这样他才可以让自己也让家人好好活下去。不过还好,韩愈做了史官之后还是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人物的品行,即使当年他巴结过的人,他也没有放过,只要这些人品行有问题,他照骂不误。韩愈做官之后呢,也确实是心系百姓,所以说人性是复杂的。


第三个阶段是韩愈二十九岁之后,韩愈的人生初入仕途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韩愈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韩愈做官的足迹遍布开封、洛阳、徐州、京师。辗转于全国南北各地的做官,在做官期间他始终有一个身份始终挂在身上,那就是四门博士。博士就是国立大学的教授,据说韩愈被任命为四门博士的时候,当天是非常高兴的,他要回老家去祭祖。在东归的时候,路过华山,高高兴兴的就去登顶了,上山容易下山难,当韩愈走到华山之顶的时候,发现自己下不去了,据说他大哭一场,还写了一个遗书,投到了山脚下。后来华阴县的县令听说了之后。就找了几个山民,把韩愈从山上背了下来。还有我们高中语文中的课文《师说》也写于这一时期。韩愈和李白很不一样,韩愈人缘很好,很合群,交了很多的朋友,这为以后他的“古文运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时的诗人孟郊、张藉、李翱,都是韩愈的好朋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是孟郊的诗,。韩愈为了做官有巴结人的习气,但他做了官之后却一心为百姓着想,在贞元十九年,韩愈因为天旱人饥就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免除老百姓的赋税。朝廷不但没有接受韩愈的意见,还把韩愈贬到了广东的阳山,这是韩愈人生第二次到广东,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被贬。韩愈人生中第二次被贬的地点仍然是广东。不过是广东的潮州。这次的原因是因为韩愈“谏迎佛骨”,唐代的皇帝都很信佛,法门寺地宫里贡有佛陀的佛骨舍利。唐朝的朝廷三十年一开地宫,将佛骨引入禁中供养以求多福,韩愈他这个人呢,不信佛,他信的是儒家那一套,他们一生都在致力于贬佛崇儒。他上疏时,言辞激烈,甚至说信佛的皇帝没有几个长寿的,这句话大大激怒了唐宪宗,唐宪宗说:“这不是为人臣的人该说的话”,要杀掉韩愈。宰相裴度和大臣都替他求情。最后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韩愈就被流放到了广东的潮阳,潮州当时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是韩愈第三次来到广东,是他人生第二次被贬,韩愈临行前写下了


《左迁至蓝关示侄儿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说的弊事就是迎佛骨这件事。到底信佛是不是弊事?这个有待于商榷。可以肯定的是韩愈此次上疏出发点是好的,是因为他看到朝廷为了这次迎佛骨的形式感,已经妨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了。这两次被贬在韩愈人生第三个阶段中至关重要。他锤炼出了一个超凡人格的韩愈。韩愈此次被贬潮州,在潮州倒是有所作为,帮百姓驱赶了鳄溪长达数丈的鳄鱼;发展了潮州的教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蛮荒之地的潮州在宋代中进士者一榜六七个。到今天潮州百姓还记着韩愈的大恩,“街道名昌黎,江山改姓韩”。


说了韩愈的少年苦难、八次考试、两次被贬的经历,我们再说一说韩愈的三大贡献。他的第一大贡献是他对中国思想文化上的贡献。这个贡献和他第一次被贬广东的阳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说,多难可以兴邦,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有时候智慧之花都开在苦难之中。被贬阳山后公务的减少,让韩愈有更多的时间整理他原来脑海中没有形成体系的思想。和韩愈同一时期的文化人有很多,比如刘禹锡、柳宗元,他们和韩愈在私交上不见得是敌人,但是他们在政治立场上却不相同。这帮人得势的时候,韩愈就被贬广东的阳山,后来这拨人又倒台了,韩愈又被调回京城,在调回京城的途中,走到湖南彬县时候,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五原之文。原就是探究的意思。其中《原道》是韩愈最著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来反思人类社会生存的体系。他的观点是否一定正确,这个我们暂且不论,就韩愈对人生反思的力度,不能不说是足够深刻的,这是韩愈对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贡献。


而韩愈三大贡献中的其他两个贡献都是经世济俗方面的。他们是“淮西用兵”和“宣抚镇州叛乱”,因此说韩愈是中国古代人文教育史上比较成功的一位范例。他不仅有审美的诗才,还有治世的相才。在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的时候,以行军司马的身份跟随丞相裴度出潼关,向东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淮西是唐王朝中央连接东南的交通要道,唐王朝的半壁江山能否保住就看淮西的粮道是否畅通,所以淮西的叛乱,唐中央是一定要平的,淮西地处中原,因此淮西的叛乱也是规模庞大的。韩愈一方面说服说服开封节度使韩弘让他协助朝廷出兵,一方面建议宰相裴度趁蔡州兵力空虚。用三千急行军率先攻城,他认为出其不意可以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生擒。裴度深以为然,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准备,邓绥节度使李愬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果断出兵,攻下了淮西节度使的首府蔡州,这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典故,叫《李愬雪夜入蔡州》,大家记住这个题目,李塑雪夜下蔡州。这篇文章出现在中高考的试卷中一点都不过分!淮西四年的叛乱终于被平定,韩愈在班师回京时高兴地写下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晚春》这首诗也是写于韩愈平定淮西叛乱的前一年,比方说诗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不就是在说小人物如杨花与榆荚者也要立下大志,也自信自己能像雪花一样,像其它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正因为韩愈有这个积极进取之心,他才能实实在在的践行啊!


他的第三大贡献则是在他去世前三年,当他54岁的时候,做了兵部侍郎。宣抚镇州叛乱让韩宇的人生成为传奇!唐朝已经不是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了,地方藩镇打打杀杀,你方唱罢,我登场。比方说,从前淮西节度使李希烈


就曾经造反,唐德宗派名臣颜真卿代表中央朝廷去宣抚李希烈,结果很不幸李希烈反而把颜真卿给杀了。此时前往宣抚镇州的却是韩愈。就连皇帝唐穆宗都叮嘱韩愈说:“事情如果不对头,你就立刻回朝,不必一定亲入镇州”,韩愈的做法却大大出人意料,他说:“皇帝不让我入镇州是对我讲仁,我坚决完成朝廷的使命是讲义!”这个身材瘦小,头发花白,牙齿脱落的老人单骑入镇州,其气度可与关羽单刀赴会媲美!迎接他的自然是全副武装的叛军,下面是韩愈和叛军的一段对话,叛军的首领叫做王庭凑。

韩愈:“王庭凑,天子觉得你有才,所以委以重任,难道你要跟随贼人造反吗?”

士卒:“吾等曾跟随先太师王武俊为国讨贼,血迹尚未干,何负于朝廷?朝廷怎么说我们是贼呢?”

韩愈:“记得先前的事就好,顺逆的道理说远了没有用,现在我就把天宝以来的事情说给你们听,造反的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涛、朱泚、吴元济、李师道,请问他们有后代吗?有后代的还有在做官的吗?”

士卒:“没有”。

韩愈:“为何要杀朝廷命官田弘正?”

士卒:“田弘正待我们太刻薄了,所以我们才杀了田弘正。”

韩愈:“用得着再去杀田大人全家吗?”

士卒:韩侍郎说的似乎有道理。

王庭凑眼看军心要哗变,下令军士先退下,把韩愈请到暗处说:“韩大人到底要让我做什么?请韩大人明说”,

韩愈:“为什么要久围朝廷禁军?”

王庭凑:“好了,我明白了,我撤围就是了。”


就这样一场叛乱被平息了,皆大欢喜。这是韩愈对国家的股肱之恩、对百姓的再生之德。那我们再看《晚春》这首诗中的意象杨花、榆荚,正是这千千万万个杨花榆荚一样平凡的人也要像百般红紫的草树一样争奇斗艳,才有了上文我们说的淮西平叛之功和宣抚镇州之功。


总结韩愈的一生,从经历上看是丰富多彩的;从人格上看是瑕不掩瑜的;从信仰上看是有待商榷的。通过学习韩愈的这首诗,我们了解到了韩愈的人生,相信也会引发我们对自己人生诸多问题的思考!


好了,今天韩愈的《晚春》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执中奉一

    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