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六讲|第3讲:摸清创建的基本规则和创建前提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六讲|第3讲:摸清创建的基本规则和创建前提

00:00
15:01

3讲 摸清创建的基本规则和创建前提——明晰评定标准和基础先决条件

 

本讲主要聚焦这4个问题,1是摸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出台情况,看政策指向;2是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看5个转变;3是从管理办法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认定和管理的6个重点导向;4是建设和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应具备的十项基本条件

一、摸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出台情况,看政策指

从1992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概念的提出至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经经历了近30载的发展,可谓是从新生到了蓬勃发展的青年时期,那么为了促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2011年1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 GB/T26358-2010 );2015年4月5日国家旅游局(现为文旅部)发布《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2015年4月17日国家旅游局(现为文旅部)发布《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2019年12月20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实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从出台的这些政策来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认定管理从原来的基本模型,发展到了标准化、细节化、科学化管理的阶段,申报评定有法可依,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二、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看5个转变

从1992年到2020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从建设目的、批建顺序、开发模式、市场定位、到建设重点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1.建设目的的转变:从为了加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的引入,到针对市场需求,提高供给侧的改革的转变;

2.批建顺序的转变:从由国务院批准先批后建的程序,改为先建设度假区,再按国家标准进行等级评定的转变;

3.开发模式的转变:从采用行政审批制度下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到立足于在充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之下,精准定位、科学规划开发,软硬两手抓,并进行精细化管理运营。

4.市场定位的转变:从局限于面对国际市场到立足于日益壮大的国内休闲度假市场的转变;

5.建设重点的转变“一个中心酒店,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别墅区”三个要素硬性开发,到对度假区环境、度假产品、度假综合配套设施综合推进的转变。

三、从管理办法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认定和管理的6个重点导向

2019年12月20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实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从此次的新标准可以看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的6个重点导向。

1.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导向,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

2.重视文旅融合、产品创新的示范作用

3.在评定程序上,不设创建环节,以是否达到标准和细则要求为依据

4.强调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5.注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建设

6.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多方支持与服务

四、 建设和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应具备的十项基本条件

1.符合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及相关细则要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应满足强制性指标达标,综合评价表达到85分及以上,细则二总分达到900分及以上,游客分达到85分及以上: 

2.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3. 度假设施相对集聚,经营状况良好,能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度假产品

4.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健全

5.游客综合满意度较高

6.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7. 土地使用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8. 主要经营主体近3年无严重违法违规等行为记录

9.3年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10.被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年以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