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有一句经典的话是: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曾见人染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
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
所以在他看来,“染”这件事需要很谨慎的。
其实家庭也是一个大染缸,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
父母好吃懒做,孩子也勤快不到哪去;父母通情达理,孩子也会文质彬彬。
决定一个人命运走向的,从来不是能力,而是后天的家庭教育。
一个家,如若犯了这三大忌,很难教出懂事的孩子。
家风不正,高度溺爱
作家马伯庸说: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古董有形,而传承无形,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在家族的每一份骨血中。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底气,也影响着他的未来。
若家风不正,则人必斜。
巴尔扎克笔下就有这样一个角色:
面粉商人高老头十分娇惯两个女儿,他把大部分财产都作了陪嫁,目的就是让她们过上贵妇人的奢侈生活。
可出嫁后的女儿们,却在榨取完父亲最后一点养老金之后,无情地抛他而去。
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也失去了拥有的一切。
常言道: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过分溺爱一个人,就不能分清是非;贪得无厌的人,永远得不到满足。
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爱也需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就是在扼杀孩子的未来。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多数是家庭的产物,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著名教育家傅雷先生虽然爱儿子,但绝不溺爱娇纵。
他把对儿子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
就连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造就了如今温润如玉的傅聪。
金庸也曾评价说:
“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好的家风,是孩子受益一生的无价之宝,也是他未来立于人世最好的底牌。
溺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
每样事都替孩子做,将来他就什么都不会做,结果就是培养出一个巨婴。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对孩子的爱藏于心底,放手让他自己去闯荡,鼓励他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这样拼出来的路才是他一生的荣光。
家人失和,不孝长辈
一家人在一起,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传得祖上良田万顷?亦或是来往宾朋络绎不绝?
都不是。
钱财外景不过是身外之物,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平安,和睦共处,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家人失和,母不慈子不孝,即使拥有再多的钱财,家道也终归会败落。
家庭和睦,一家人同心同德,子孙后辈也会受益无穷。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户三世同堂的人家,他们在一起过着平凡的生活。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
“你爷爷年老体弱,活在世上毫无用处,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
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
“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父亲生气地说:
“你这小子懂什么?连人都不要了,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
儿子说:
“若把这箩筐也掷了,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
父亲闻之大为惊愕,犹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
于是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中,好好赡养,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你播上何种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怎样的收获。
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至亲都能丢之弃之,又怎会让自己的孩子诚服!
父母是孩子的典范,如若长辈之间没有亲情孝义,孩子也孝顺不到哪去。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是孩子,后天也许就是父母了。
孝敬长辈既是给子女做出榜样,也是给自己留条退路。
世界这么大,这一场人间相逢,不妨多一点相亲相爱,少一点抱怨和伤害。
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放心老去。
家德不修,常走捷径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
“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有德,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疲于一时的磨难,便走入了歪歪扭扭的羊肠小道。
可生活的捷径多是不好走的,小路走多了,难免会失去攀登高峰的能力。
电视剧《安家》里,一位龚姓的老板,因为公司现金流出了状况,不得已把祖上传下来的老洋房卖出去。
不料,半路杀出来一个太表姑奶奶,带着一家三代人赖在房子里,没有5000万搬家费就不走。
让人笑掉大牙的是,这个太表姑奶奶是龚先生的远方亲戚,当年太爷爷可怜她,才给了她们一个容身之处。
早就搬出去的一大家子,如今却跑来敲竹杠。
剧中,老太太撒泼打滚,以为拿到钱就能一步登天,后半辈子不用愁了,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带给子孙后代的只会是蝼蚁般求生。
据说,这个故事原型中房子的主人,最后真给了那个远房亲戚一笔几千万的“搬家费”。
可笑的是,那家人拿着这笔巨款各种挥霍,很快就折腾光了,最终一切又归回了原点。
过去有一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世上多的是各种投机取巧的小把戏,但很少有人记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道理。
老一辈喜欢走捷径,孩子自然不肯再脚踏实地。
既然人生有免费的午餐,何必再自己动手去劳作呢!
一旦养成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贻害无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有也不一定就砸到你。
万丈高楼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齐。
这世上大部分的成功都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能总是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就像林则徐写的那副对联:
“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孩子的人生路上,需要父母这样一盏指路明灯,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因为“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优秀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而熊孩子的行为也同样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
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成长环境。
一个家里,孩子是树苗,父母就是园丁,孩子是影子,父母就是标杆。
父母家风正,孩子也会亲力亲为;
父母和善,孩子也就知书达礼;
父母品德高,孩子就能自力更生。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分别,你能留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房子,不是存款,而是受益一生的品格和教养。
很好很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