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依恋: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秘密!【0-3岁|心理社会】2-24

【试听】依恋: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秘密!【0-3岁|心理社会】2-24

00:00
13:44

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添加小班长微信:todd526

进行交流喔



本期精华: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


依恋是逐渐发展的,出生后6—7个月时开始表现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8457710

    老师您好,我女儿今年三岁零五个月了,大小便不知道说,偶尔说一次。经常尿裤子和拉裤子,拉屎的时候有时候一点点,等会又拉一点点。尿裤从小带到俩岁多。上次查的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现在提示她,她很不耐烦,有时候说好,可是还是会拉裤子…您能帮忙指导一下吗?

    托德老师 回复 @听友128457710: 您有没有给孩子做过如厕训练呢?一般18-36个月就可以开始了,训练孩子的控制感。给他准备一个儿童坐便器,放在他看得见的地方,鼓励他去坐,让他觉得好玩又开心。一旦开始训练,就要坚持,不要反复,一下子用坐便器,一下子又把屎把尿。

  • o6rsonv6iwlvg72rpn60

    我孩子是离开的时候不哭,她自己玩,但我回去以后她会第一时间去抱我,然后自己又去玩。她摔倒以后我也是说没事没事自己起来吧……以为孩子会很坚强,其实我自己就是这样的,跟大人不太亲近,觉得谁都有自己生活。必须坚强一些,不依赖父母。

    托德老师 回复 @o6rsonv6iwlvg72rpn60: 我更希望我们是乐观,而不一定是坚强。

  • 18698697eir

    希望老师多讲点0到3岁的知识,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父母了解越多,对孩子的益处越大

    看主页哈 回复 @18698697eir: 已经买了,可以分享哈

  • 听友232312174

    一周多的宝宝,玩东西需要克制吗? 孩子在家里啥也想玩,但是我有时候就是克制,比如遥控器,车钥匙,纸杯,筷子,等。

    托德老师 回复 @听友232312174: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口欲期孩子什么都咬,不要阻止他,尽量清洗干净。但是,小颗粒易吞食物品、有毒有污染物品、带电的等等,有明显安全隐患的,一定不要给1岁多的孩子玩。

  • 女巫的小号

    这个情绪及时安抚有个状态不知道咋处理,就是宝宝坐安全座椅的时候,宝宝不到一岁,一坐安全座椅就哭,你说吧,她听不懂,你安抚吧,只能抱,你抱吧安全座椅就没意义了,咋弄!

    托德老师 回复 @女巫的小号: 情绪安抚除了抱,还有很多办法,比如坐在安全座椅上亲亲,玩一个只能在安全座椅才玩的游戏。我们需要安抚的只是因抗拒而崩坏的情绪,不需要安抚所有拒绝的情绪。后者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重新引起他的兴趣。

  • 1344801gaqs

    我儿子为什么只要奶奶在晚上一定要跟奶奶睡,但是奶奶不在他也无所谓 只要在就一定要跟奶奶睡?真的很百思不得其解

    托德老师 回复 @1344801gaqs: 现在孩子多大,这种现象多久了?可以加我todd526进行提问喔

  • 1528456xqdb

    没学习之前会不理解,不包容,可见学习育儿多么重要。

    托德老师 回复 @1528456xqdb:

  • 水19840816

    确实,有时我女儿也是这样,非要还原,自己重新来

  • Larrisa_Lee

    小孩子坏习惯,拖拉,懒散,说很多遍都不改,打一顿立马就改了坏习惯。请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托德老师 回复 @Larrisa_Lee: 看到你提的问题了,可以加我的VX,todd121

  • 丑柑妈妈

    作为一线幼儿老师和一位母亲的角度,老师讲解偏理论,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出真知,看到一个完整的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