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宝藏》第68集:西汉楚国封泥

《徐州宝藏》第68集:西汉楚国封泥

00:00
06:20

      我们现在信息互通的方法太多了,最常用的就是打电话,有啥事儿一个电话分分钟传达到位,可在千百年前,主要依靠书信,而如何让送信之人不能窥探信中的秘密?古人想出了很多办法,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封泥。


     泥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书写材料开始说起……

     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纸张用于书写并真正得到普及,当是在三国时代之后,也就是西晋时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人大量使用的书写材料,是竹木制成的简牍以及所占比重较低的缣帛。缣帛成本高昂,非豪富之家所易得,因而应用并不广泛;而竹木随处可得,简单加工后即可变成书写材料,所以得到了大量使用。


     在简牍时代,印章无法直接盖在竹简或木牍上,为了文书信件的保密、防止他人偷拆,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使用绳索捆扎好书写过的简牍,随后用湿润的泥团封住绳结,最后在泥团上加盖印章。这样一来,如果文书被拆开,则绳结处的泥团就会破损,收件人也就知道文书内容有泄密的可能了。这个过程中遗留下来带有印文的泥团就叫做“封泥”,古代封泥是中国古代珍贵文物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土文献研究中很热门的内容。


                                                                (楚内史印)


                                                               (楚食官印)

     而土山汉墓发现的封泥更为特殊。我们知道,土山汉墓墓主当为东汉某代彭城王,墓葬时代是东汉。但该墓的封土内发现了大量的西汉封泥,总数约4000余枚,基本完整的也在1000枚左右。有研究者认为土山封土中发现的封泥属于一种二次堆积,是在造墓的过程中由别处搬运而来,进而被堆筑入了封土之中,与墓葬本身没有多大关系。


                                                               (楚中尉印)

     从印文来看,这些西汉封泥多属楚国范畴,大概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类别。

     第一类是王国职官,如“楚中尉印”,即楚国地方军的最高长官,负责军队与武备;“楚太史印”,是楚王的太史,掌管国中的重要图书典籍,也负责记录楚国的历史事件;“楚内史印”,负责民政的最高长官,权力一度超越国相,是“楚王之下、国民之上”的第二号人物;“楚食官印”,管理楚王及宫廷日常膳食之官。


                                                               (彭城丞印)

     第二类是楚国下辖的县官印。如“彭城令印”,即彭城县的县令之印;“彭城丞印”,丞是令的副贰之职,一县的文书文件多经过县丞之手经办。此外还有一些县名大家看了不会陌生,诸如“萧令之印”,即汉代的萧县,县治在今萧县东南;“下邳丞印”,下邳县治所在今邳州、睢宁交界处的古邳镇。


                                                                (东休乡印)

     第三类是乡官印。汉代县之下的行政机构为乡,一县所辖大约四五个乡。这些乡的名称很有意思,一类是按照与县政府所在地“都乡”的相对位置来命名,如“东乡”,“南乡”等;另一类具有自身的地名,如“万春乡印”、“东休乡印”等,这些乡有的在后来升格成了县,县的名称也就袭用了原来的乡名。


                                                                (朱明顺印)

     第四类是私印,如“朱明顺印”、“朱固”等,这些鲜活的姓名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推测这些人名应是汉代服务于各级官署的掾吏。

西汉楚国封泥是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发现,这些资料对复原汉代王国、郡县官制及历史地理考证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邳丞印)

     西汉楚国封泥是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发现,这些资料对复原汉代王国、郡县官制及历史地理考证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东方茵语

    很喜欢这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