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怎样分别国之贼和国之福?

【第六十五章】怎样分别国之贼和国之福?

00:00
06:24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这里是“一听就懂的《道德经》”,今天是第六十四讲。这一讲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六十五章:


这一讲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一章,老子讲什么样的国君是国之贼,什么样的国君是国之福。


老子写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不要让老百姓变得聪明,而是要让老百姓变得愚昧,这样才好愚弄,才好管控,才好统治。


老子会说出这样愚蠢而且蛮横的话吗?显然不可能。

但是韩非子这一类人喜欢这样的解释;后世的一些统治者在实行“愚民政策”的时候,也常常把老子这句话搬出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他们要么是真愚蠢,要么是装愚蠢。不管他们是真愚蠢,还是装愚蠢,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变得愚昧,这样才好愚弄,才好管控,才好统治。他们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让老百姓变得愚昧,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那么,老子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

“非以明民”的“明”,不是光明的“明”,不是“明理”的“明”,而是奸诈、狡猾那一点点的小聪明;

“将以愚之”的“愚”,不是愚昧的“愚”,不是愚蠢的“愚”,而是大智若愚的“愚”。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说的是古时候的圣人,他不会把老百姓教化成奸诈、狡猾的“刁民”,而是把老百姓教化成老实厚道、淳朴善良的“良民”。因为圣人他自己就不是奸诈、狡猾的人,他自己就是老实厚道、淳朴善良的人。


大家可以回头去听一下第三讲,老子在第三章说的 “常使民无知无欲”,跟“将以愚之”,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老子继续写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这里的“智”,跟上面的“明”一样,都是指奸诈、狡猾,都是指耍阴谋,编谎言。

老子的意思是,老百姓为什么难管,为什么难治?就是因为他奸诈、狡猾;老百姓为什么奸诈,为什么狡猾?就是因为统治者奸诈、狡猾,就是因为统治者耍阴谋,编谎言,靠着阴谋和谎言来统治。


所以,老子接着写道:“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意思是靠着阴谋和谎言来统治、来治国的国君,就是国之贼;不靠阴谋和谎言来统治、来治国的国君,就是国之福。


老子继续写道:“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稽式”就是模式,也就是应该遵循的法则。

“玄德”这个词,在第十章和第五十一章都出现过;我说过,《道德经》里面的“玄德”,和《易经》里面“厚德载物”的“厚德”,都是一样的“德”。都是什么样的德呢?都是大地承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德”。

老子说的是,知道了什么是国之贼和国之福,你就知道了一个应该遵循的法则。把这样一个法则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当中,你就是一个有大地一般大“德”的人。


老子最后写道:“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意思是你有大地一般的大“德”,你的“德”啊,又深又远,承载着万物一起返回到“道”上面来,然后的一切,就会顺顺利利。


下面,是我的《老子道》对《道德经》第六十五章的阐发,这是一段“一读就懂”的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为君者以机巧诡诈谎言治民,民必以机巧诡诈谎言应之。如此之君,难治如此之民,是为国之贼也。

故古之得道圣明之君,去机巧,弃诡诈,绝谎言,以质朴纯真,行不言之教,使民皆归于质朴纯真,使上下浑然一体而无分别。如此之君,可保天下大治,是为国之福也。

为君者能不为国之贼,而能为国之福,可谓有玄德。玄德深远厚重如大地,载天下万物同返于道,然后同顺于自然也。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44194716

    老师讲得通俗易懂,谢谢老师,可配的文字错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