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00:00
04:2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知识点 @1 我们周围的环境
1.环境
环境的概念:是指相对并相关与某项中心事务的周围事物。
环境的分类
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如,原始森林、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人工环境: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或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知识点 @ 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 2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计见性:DDT被实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过程的不可逆性: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决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
规模的全球性: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知识点 @ 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
1.传统的环境观与新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主要以征服自然为主,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 表现形式:从环境中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后果: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新的环境观:善待自然的观点,人类认识到只有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生存。 表现形式: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镇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后果: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谋求可持续发展。
2.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内容:一是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