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到过“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理念,讲述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白圭,作为一名战国时期的商人,白圭主要从事农产品的买卖,跟其他商人不同的是,他拥有一套独特的经商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就是他提出来的。每当到粮食丰收季节的时候,农民都会把粮食拿出来进行出售,因为售卖的农民多,这时的粮食价格都比较低廉,白圭就会大量买进,而当粮食歉收之时,农民大多都没有太多的粮食可售,但大家又需要粮食,这个时候他就会把早前收进的粮食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这就是古人逆向投资的经商智慧,跟巴菲特老先生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有异曲同工之妙。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他们都在不断诠释着逆向思维在投资中的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逆向投资的却是少之又少。正如目前的A股市场,在原本就属于估值较低的水平下,从年前的3000点位置下探到了2700多点,上上周末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这种政府部门公开肯定A股配置价值的时刻十分鲜有,但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投资意愿是否增加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目前A股市场的整体交易量是在持续萎缩的,大部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并不强烈。
所以这就引发一个思考的问题:在市场下跌期间,而且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处于较低的位置,为何很难迈出投资的那一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来说,其中的原因有二: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错位以及“近因效应“的存在。
投资者对风险认知的错位往往带来投资决策的偏差。投资学中对风险的定义并不是资金的损失,而是不确定性只要有不确定性的存在,风险就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股票市场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无论上涨还是下跌,毕竟没人能够精确地预测市场的走势,正如巴菲特所说“我无法预计股市的短期波动,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
这个时候更需要考虑的是风险收益比,在市场本身估值并不高的时候,市场下跌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远大于投资的风险,但此时投资者对风险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因为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显性风险;而市场上涨的时候,即便投资的风险在不断积压,但投资者可能感受不到真实存在的风险,因为对他而言此时的风险是隐性的。正是这种对风险的认知错位,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就是散户的追涨杀跌,涨的时候拼命买进,跌的时候选择回避。下图中可以看到,在2014年到2015年的杠杆牛市中,股票类基金份额的增长最快的时候往往在股市涨得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是最高的,但随后下跌的幅度也是巨大的。
除了对风险的错位认知外,“近因效应”也是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下跌时候难以做出投资者决策的原因。“近因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在1957年根据实验首次提出的,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威廉·伯恩斯坦在《有效资产管理》一书中也对“近因效应”做了解释:人们总倾向于以最近的趋势来无限度地推断未来的趋势,更正式的说法是,过分依靠最近的但不完整的数据,而无视年代久远却更完整的数据,更关注最近发生的大事是人类的本能。
在投资市场中的表现就是,如果近期股票是上涨的,那么投资者对于市场未来的预期就是乐观的,认为这个股票接下来还会继续涨,并参与到其中的投资中;但如果市场目前是下跌的,买的股票处于亏损状态的话,就会认为之后肯定还会继续跌,正如这段时间受国际疫情持续发酵的影响,有人会觉得A股市场会调整到2400点,但如果真到了那个点位的时候,你会相信那时候就是底部了吗?不,你会觉得市场得调整到1800点。“近因效应”的作用下,投资者要么表现得过于乐观要么过于悲观,在悲观状态下,迈出投资的步伐是很艰难的。
如何消除“近因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我们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考虑的周期更长些,把握长时间的规律,排除短时间的“阶段性噪音”,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以美国市场为例,即便是在二战期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下跌了40%之后便开始探底回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的最大幅度达到了49.86%,但之后开启了美国资本市场的长牛。而站在当时的历史时点上,又有谁不觉得当时已是世界末日了呢?但事后来看,当时所谓的“危机”在时间长河中也不过是片片浪花。
以上两种因素的存在,往往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无法做出投资的决策,但如果投资者可以把整体的投资周期放得更长些,目前大概率就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本身市场的估值就不高)。对于投资周期,格雷厄姆的记录表明,一个被充分低估价值的股票得到修正,平均需要的时间在半年到两年半之间;英国著名的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平均持有股票的时间为18个月,并且他忠告投资者买入并持有3年以上的时间是最好的;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旗下的基金经理们最擅长在熊市中买,然后在牛市中卖,因此他们对手中的股票持有的年限绝不会少于4年。
最后附一张普通大众的投资心理变化图,让我们做个参照,作为投资者的我们是否有过这种心历路程呢?
风险提示: 以上观点仅为我司主观判断,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