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乐”及乐教中国古代很重视“乐”,先王以礼乐治国,施教化于百姓。乐正是管理音乐的官吏。中国的典籍记载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舜典》。舜任命夔来做乐正。关于这个夔,后面会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先说舜作为帝王的时候,他提出要王、诸侯的后代要有四德——要正直而温和,待人宽容而讲规矩,刚正不阿而不暴虐,清简而不傲慢(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那怎么做到这些君子的品德呢?通过乐教。所以中国的乐教,是要以礼乐的方式教人有德,教人如何待人以德,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敬,如何庄重、典雅、中和。那什么是“乐“呢?舜说要“诗言志,声依永,律和声”。首先要言君子之志,要歌唱,音调可以拉长,依十二音律来形成和谐,并以八音来演奏。最后通过人与人和,最后达到神与人和。古代音乐名词有五音、六律、六吕、八音(八风)。这里邀请晓丹老师做一些音乐上的支持。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六律的来历是这样的: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区分开来,奇数 (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所以说,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黄钟、大吕各属于六律、六吕中一个音律,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成语“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与这个成语相反的是“瓦釜雷鸣” (语出屈原《卜居》)。“瓦釜”指陶制的锅具,本来不会发生巨大声音,但如此平庸之物竟发出如雷的巨响,比喻平庸无才德的人却居于显赫的高位。后亦用“瓦釜雷鸣”比喻拙劣的文章却风行于世。你觉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八音呢?指古代的八类乐器,即匏(咆音)、土、革、丝、竹、金、木、石。每一类有不同的乐器。匏有笙竽,土有埙(熏音),革有鼓,丝有琴瑟,竹有笛箫,金有钟,木有柷(住音),石有磬(庆音)。小笑话:曾经鲁哀公读有一个问题问孔子:“乐正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种说法可信吗?”孔子说:“不是的,过去舜想要以乐传教化于天下,于是另重黎这个人举荐一个,重黎在民间找到夔后推举给舜,舜任命夔为乐正。夔很厉害,正六律、和五声来通八种乐器(一说通八个方向),天下大服。重黎还想给舜找一个乐官,但是舜说,夔一个人就够了(‘夔一足也’)。”后人读书少了,不知这个来历,于是以讹传讹(鹅音),最后变成“夔只有一只脚”。这个故事被记载到了《吕氏春秋·察传》里。附原文: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於人, 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