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印度总述 之 文字 教育 佛教

15 古印度总述 之 文字 教育 佛教

00:00
09:11

《大唐西域记》之 古印度概述之 文字、教育、佛教

 

古印度的文字,传说是梵天所制,梵天是古印度的君主之一;玄奘法师记述说,古印度的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7个发音构成;而以中印度的发音,气韵清亮,与天同音,为标准发音。是印度的普通话吧。玄奘说,记言书事,各有司存。 那就是说当时 印度也还是有一部分 历史档案的。唐朝称作 青藏;这个叫法,很汉化,很有点像 丹青这个词儿,用来指代 史册,史籍。

 

接下来,看看古印度的教育。小朋友启蒙呢,先学习一个叫做“十二章”的课本,基本的字母,拼写,等等的语文基础知识吧。7岁之后,逐渐开始学习 “五明大论”,就是5门基础学问。一曰 声明,研究文字、声韵和语法;二曰 工巧明,研究工艺、数学、天文、星象、音乐、美术、以至有关 日常衣食住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学问; 三曰 医方明,即医学 医药方面的学问; 四曰 因明,是研究推理证明的学问,包括逻辑学 和 认知论 两个部分;五曰 内明,研究 包括佛学在内的 哲学的学问。

 

婆罗门,是印度最高种姓的阶层,他们还要学习四吠陀论:第一称为寿,是修身养性之道;第二称为祠,指祭祀祈祷;第三称为平,指礼仪、占卜、兵法、阵法。第四称为术,指的是特殊技能、驱邪咒语,以及医药处方,等等。

 

老师都会认真教授学生,学生学成后也会非常尊重老师。国家重视聪慧饱学之士,礼敬有加,推崇备至。从这一段看来,古印度的基础教育,文、理科还是很均衡的;我们的古代教育,就太偏科了!还有,古印度,他们的宗教,在教育中是占很大分量的。这点,当然我理解起来,会有点障碍,想象力被限制了,没有办法了。其实,这次的疫情,我会考虑那些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国家,比如意大利,比如印度,不同的宗教,会在人的意识或行为中产生什么作用呢?他们会在上帝,或者佛陀的指引下,更加无畏吗?还是无所谓呢?很难想象。

 

最后,说一下佛教。因为不懂,所以这段,我就不做自己个人的理解了。原文的译文,诵读一遍:

 

(原文: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部执峰峙,诤论波涛,异学专门,殊途同致。十有八部,各擅锋锐;大小二乘,居止区别。其有宴默思惟,经行住立,定慧悠隔,喧静良殊,随其众居,各制科防。无云律论,絓是佛经,讲宣一部,乃免僧知事;二部,加上房资具;三部,差侍者祗承。四部,给净人役使;五部,则行乘象舆;六部,又导从周卫。道德既高,旌命亦异。时集讲论,考其优劣,彰别善恶,黜陟幽明。其有商榷微言,抑扬妙理,雅辞赡美,妙辩敏捷,于是驭乘宝象,导从如林。至乃义门虚辟,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义乖而言顺,遂即面涂赭垩,身岔尘土,斥于旷野,弃之沟壑。既旌淑慝,亦表贤愚。人知乐道,家勤志学。出家归俗,从其所好。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诃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羁旅艰辛,或返初服。)

 

 

好,这就是佛教的这段。《大唐西域记》今天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子轩Willis

    过瘾 太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