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吴京平讲通俗医学史!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有关阿司匹林的历史,这种药是20世纪的三大神药之一。尽管发明人还有争议,但是这都只是拜耳药厂内部的事儿。因为当时的几个参与者都是拜耳药厂的员工。就在阿司匹林发明以后的半个月,另外一种镇痛的药物被造出来了。这种药当时还是药厂重点推介的拳头产品,这种药的名字叫做海洛因。
如今,这个名字已经是臭名昭著了,时常跟大毒枭、金三角、金新月等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但是最开始,拜耳药厂真的不是想造一种上瘾的毒品,而是要去掉药物的成瘾性,哪能知道事与愿违呢。再说,那个时代,大家对成瘾性的危害了解的并不深。
成瘾三大件
人类成瘾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了。最常见的成瘾物品就是烟酒和咖啡因,这是成瘾界的元老了。还有一种大家意识不到的成瘾物品,那就是甜味。我们对碳水化合物的偏好是刻在基因里的。好在这些都是比较温和的东西,是合法的。但是有些成瘾的物品,危害极大。那就是毒品,毒品也有三大件,那就是鸦片、古柯、大麻。现在的毒品很多都是这三大件的提取物或者衍生物。
说实话,最开始没人想制造成瘾的毒品,最开始这些毒品走进人类视野,都是以药物的身份出现的。其实,到现在也还是药物。
罂粟
罂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物,罂粟科在全世界大概有38个属,700多种植物,主要产地是在北温带。能够提炼鸦片的是极少数。常见的虞美人就是罂粟科的植物,长得还挺像,但是并不能用来提取鸦片。人类在6000年前就已经知道罂粟是可以入药的。公元前3400年,在两河流域就已经有人开始种植罂粟了。古罗马的盖仑就认为,这种药具有镇痛的效果。能够用来治疗头疼和咳嗽。总之,欧洲人是很喜欢使用鸦片的,因为这东西很管用,吃了以后,感觉好极了,原本疼的要命的的地方,现在也不疼了。
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鸦片就已经流入国内了。在唐朝,还有过进口鸦片的记录。宋代印刷的的《开宝草本》这本书里,这种植物正式被定名为“罂粟”。当时的罂粟都是作为药物使用的,跟欧洲人是大同小异。元朝的时候,蒙古人统治了辽阔的疆域,商道通畅,所以很多商人来到中国。马可·波罗不就是这么来到中国的嘛,鸦片也就大量带进了中国。当时拿这种东西是当做普通的商品对待的,没觉得这东西又多大的害处。
明朝把鸦片通常称作“阿芙蓉”,尽管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懂得如何把罂粟制作成鸦片,但是鸦片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在当时的东南亚,罂粟的种植面积很广,据《明会典》记载,南洋爪哇这些地方产“乌香”,“乌香”就是鸦片。明朝航海技术发达,所以,开始是郑和船队下西洋,从东南亚带回好多土特产。好多外国人还死赖在大明朝不走。后来,有海禁,不许搞航海贸易,但是你想这怎么可能管得滴水不漏呢?还是有大量商人在南海上来来往往,这些商人也靠武力保护自己,也会去抢劫别的商船,商人和海盗其实没有分别。势力大的团伙,就是所谓的倭寇,嘉靖年间正常的朝贡贸易断绝,这帮人闹得最猖獗。后来隆庆开关,允许合法的海外贸易,倭寇一下就平息了。
隆庆皇帝在位时间不长,也就是7年,他儿子就是万历皇帝。这位万历皇帝,对鸦片喜欢的不得了。暹罗每次进贡给皇帝的鸦片200斤,给皇后的100斤。于是万历皇帝在后宫经常吃丹药,其中就有鸦片。还给鸦片起了个名字叫“福寿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很多王公贵族朝廷大臣,也喜欢这玩意儿。
正好,这段时间进入中国的不仅仅有鸦片,还有烟草。正是从明朝起,烟草开始传入我国,因为一开始是从东南亚传进来的,也叫“吕宋烟”。所以,开始抽鸦片是混合在烟丝里面抽的。后来嘛,烟丝就越来越少,鸦片越来越多了。
你想想看,原产地在国外,原产地的人难道就不吸这玩意儿?怎么可能呢?鸦片一直是阿拉伯医学之中常见的药物。阿拉伯由于宗教的影响,是禁酒的。但是鸦片就成了替代品。土耳其生产了大量的鸦片,大部分都外销了,但是少部分流入到本地市场,土耳其政府想禁止也禁不掉。在印度,当地人喝了恒河水,必定拉肚子。怎么治疗拉肚子呢?鸦片就是个不错的药物。当时的欧洲人发现亚洲炎热地区的人很喜欢鸦片,因为在鸦片的原产地,这东西很便宜,比喝茶还便宜呢。
后来到了清朝,清朝允许在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逐渐取代了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成了海上贸易的主力军。当时中国大量出口丝绸茶叶和瓷器,赚钱很多。但是英国人把欧洲的商品运过来,销路很差。你弄个钢琴来,中国人不会玩儿啊。弄一点钟表和玻璃制品过来,也就成了有钱人的玩物,销量也不大。棉花和鸦片销量倒是不小,但是棉花卖不出价钱。鸦片则是少有的暴利商品。所以逐渐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贩卖鸦片。很多英国人赚的盆满钵满,后来美国人也加入进来。
罗斯福总统的外祖父迪兰诺就是个鸦片贩子。他从广东写回家的一封信里说了,他觉得这就是普通的生意,有人买,当然也就有人卖。就跟把白兰地和葡萄酒贩运到美国和英国是一样的。但是迪兰诺忘了,酒类运到美国英国是合法的。鸦片运进中国是不合法的。从1729年开始,清朝朝廷就明令禁止鸦片贸易。
后来嘛,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发动了两场鸦片战争。这就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历史课上都学过。后来,鸦片在国内几乎是合法化的,朝廷根本管不住。1839年鸦片贸易是2700吨,到1879年达到了6800吨。在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认为禁绝鸦片无望,为了避免白银外流,应该自己种植鸦片。后来清朝看鸦片根本管不住,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像淌水一样外流。坐不住了,就把当年许乃济的想法搬出来了。很快,国内种植数量超过了进口的量,达到了每年14500吨。
种鸦片的利润比粮食高10倍,很快,中国大地到处都是罂粟田,粮食大量减产,1877~1878年发生了一场大灾叫“丁卯奇荒”,饿死1000万人,有2000万人大逃亡。朝廷不得不对种植鸦片这个政策进行反思。说实话,做出这个决策的人应该遗臭万年。
清朝人口暴涨,至于暴涨的原因,各家有不同的说法。反正引起的人口压力是很大的,又天灾人祸不断。所以大量的人开始移民到东南亚,甚至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有不少人就去了美国修铁路,取得都是下层的贫苦劳动力,他们其他的消费不起,唯一的消遣是抽鸦片。他们把吸食鸦片的习惯也就带到了世界各地。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和王尔德都描写过英国伦敦鸦片烟馆的场景。你别以为英国人只祸害中国人,其实他们是得谁祸害谁,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1870年左右,美国白人下层也开始流行吸鸦片,这就为美国成为毒品头号消费大国奠定了基础。没多久,鸦片烟瘾开始在上层中流行。1870年~1890年之间,美国进口药用鸦片的量增加了一倍,一位新闻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如果今天就禁止鸦片制剂的买卖,一周之内,每个城乡的角落里都会出现发疯的狂人和死在路旁的人”。你可能想不到,美国也曾经流行抽大烟。
吗啡
但是,美国鸦片制剂消费量的上升,不完全是因为抽鸦片。我们看看这个时间节点,1870年是啥年代?也就是南北战争结束没多久。南北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伤兵,这些人必须依靠镇痛药来解决折磨人的疼痛问题。所以,第一种鸦片制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鸦片最基本作用就是镇痛。很早就有人把鸦片用烈酒冲泡,做成鸦片酊。当然,这东西味道非常的苦,因此还要加点别的东西,比如加点糖。这种鸦片酊都是药剂师自己配自己用,常常用来镇痛止咳。所以配方也就五花八门。鸦片里的各种成份全都被浸泡在酒里。但是当时市面上出售的鸦片品质不一,有的奸商总是喜欢往里加乱七八糟的东西增加份量,就跟注水肉是一个道理。医生们配出来的鸦片酊往往不管用,剂量倒是不小,但是镇痛作用不明显。
所以,有人开始想寻找鸦片之中真正具有镇通过作用的成分。德国药剂师赛尔杜纳就是这么想的。在1803~1805年间,他费劲心力把这种成分给提取出来了,这是一种生物碱。他用周围的流浪狗做实验。给这些狗吃下了提取物,很快狗狗们就睡着了,睡的很深。
赛尔杜纳找来几个朋友,每人吃了一颗药丸,隔了30分钟他自己又吃了一颗。发现,这种东西的确是有镇痛作用的。而且效果是鸦片的6倍。鸦片之中真正的有效成分就是这玩意儿。于是他就用梦幻之神的名字给这种药命名,叫做“吗啡”。吗啡是第一种被分离出来的生物碱,在医学上有重大的意义。
后来,赛尔杜纳一直在研究这种药,而且上瘾了,吗啡是具有强烈的成瘾性的。他还特别提醒大家,这东西会上瘾。1817年,他发表论文以后,大家都知道有怎么一种镇痛药,效果不错。但是过量以后很危险,有可能会要人命。1822年巴黎执行了一次毒药死刑,用的就是吗啡。1827年,默克药厂开始批量化生产吗啡。赛尔杜纳本人的兴趣已经转向了军火方面的研究,毕竟配制火药也属于化学嘛。
真正让吗啡发生质变的是一种新型医疗器械的发明,这种东西可以说就是为吗啡量身定做的。1844年,爱尔兰医生林德发明了空心针头,这样就能把吗啡注射到疼痛的地方。但是他的这种装置是靠药水的重力流进人体,不是靠活塞硬推进去的,一定要说是现代医疗器械的祖宗,那可以认为是打点滴的祖宗吧。到1853年,苏格兰医生伍德发明了现代注射器的原型,这个注射器和现代注射器基本相似,是靠活塞把药水给推进去,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他的妻子注射吗啡,据说他的妻子是第一个注射吗啡上瘾的人。
后来,英国医生查尔斯·亨特改进了伍德的注射器。而且他发现,吗啡不一定要打进疼痛的地方,打在别处也管用。皮下注射这个词就是亨特发明的。他和伍德还互相不服气,因为伍德认为,吗啡必须打在疼痛的部位才管用,最后,当然是亨特赢了。至此医生们获得了一种快速把药水打进人体的方法,这可比吃进去,走消化系统要快多了。
伍德发明注射器这一年,巴黎的各大医院一共只使用了272克吗啡。到了1875年,吗啡的使用量达到了10公斤。这是非常大的使用量了,增长了36倍。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大量的伤兵注射了吗啡止疼,很多人也就上了瘾,吗啡的成瘾性是非常强的。
你想啊,生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疼啊,就是难受啊。很多疑难杂症就是如此,浑身上下脑袋疼,满肚子牙疼。医生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给开几针吗啡,效果立竿见影,不管病好没好,反正是不疼了,病人当然开心。医生也乐得什么疑难杂症都开吗啡。1886年,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被侄子开枪打伤了,子弹打在小腿上。凡尔纳有严重的糖尿病,因此他没办法动手术,医生怕他伤口不会愈合。那怎么办,难道让凡尔纳就这么干挺着?没办法,只有打吗啡止疼啊。凡尔纳对吗啡是感激不尽,趴在病床上为吗啡写十四行诗。十四行诗相对于凡尔纳,基本就是古诗词。就好比让现代人去写一篇《滕王阁序》那种骈体文,一般人哪儿玩儿的转呢。他根本不擅长这种文体,但是凡尔纳一定要写,他真是太感动了。
同时期,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是个吗啡的长期用户。他嘴馋啊,特别贪吃,而且烟瘾酒瘾都太大。体重足有240斤。所以他是一身的毛病,什么高血压、心脏病、痛风、消化不良、偏头疼、失眠。反正是毛病一大串。他的医生当然就不能让他暴饮暴食,对烟酒严格限制。只允许他晚餐以后吸4烟斗的烟。结果他就让人从市场上买回来最大的烟斗。这个烟斗杆子足有91厘米,前边那个烟斗跟小酒杯差不多大。你不让他抽烟,他浑身难受。怎么办?打吗啡。这下浑身都舒服了。而且还能好好睡一觉。
不管是俾斯麦还是凡尔纳,当时欧洲和美国起码有几十万人成为了吗啡的瘾君子。不仅仅是病人,医生和药剂师自己也打吗啡,这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嘛,顺手卖出去点儿还能赚不少钱。所以下至妓女,上至首相,喜欢扎吗啡的人多了去了。好多人是为了戒掉大烟瘾而扎吗啡,比如少帅张学良,结果吗啡上瘾更厉害,全身上下全都是针眼。
所以,各大药厂都知道,吗啡的成瘾性是个严重的问题。只要有成瘾性,就没人敢放心大胆的去使用吗啡。如果能获得吗啡的镇痛效果,但是又没有成瘾性,那不是两全其美嘛。所以,拜耳药厂才让霍夫曼去研究吗啡的改进版。霍夫曼倒是轻车熟路,不就是改造一下分子嘛。依照从水杨酸到阿司匹林的改造办法,搞个乙酰化,搞出了二乙酰吗啡。前后只花了11天的时间,要知道霍夫曼还是从资料上查到,早在1874年,英国人就已经造出了二乙酰吗啡。但是当时英国人用兔子做实验,发现兔子会惊恐、呕吐、大量流口水,但是拜耳药厂的动物实验倒是没发现这些现象。再加上二乙酰吗啡的镇痛效果比吗啡还要好上4~8倍,这简直就是个能赚大钱的宝贝。
所以,拜耳药厂为这个东西起名字叫“海洛因”,来自于德语“女英雄”。开始,拜耳药厂制造的是口服药,起效温和,看不出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拜耳药厂就开始大力推广,号称叫“不会上瘾的吗啡”。病人们也发现这东西的确是包治百病。什么感冒咳嗽,腰酸背疼,不管是啥毛病,吃一片就管用,浑身上下那叫一个舒服啊。而且就连抑郁情绪都能一扫而光,疯人院里的精神病患者都像是久旱逢甘霖。
很快,海洛因被买到了美国,要不说美国人民真是有创造力呢。本来是口服药,美国人直接往身上打。就跟吗啡一样用法,还搞出烫吸这种玩儿法,就跟抽大烟是一个路数。当时美国已经有了庞大的吸鸦片的人群。但是,1910年,美国通过了《排斥吸食鸦片法案》,鸦片是不许抽了,瘾君子们就逐渐升级换代,换成了吗啡,现在又换成了海洛因。这东西便宜啊,街边的药店就有得卖,老少皆宜,童叟无欺嘛。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
其实拜耳药厂心理上清楚的,已经有人发现,海洛因在肝脏内经过代谢,还是要生成吗啡的,这就是海洛因药效和吗啡相似的原因。但是为了多卖几瓶药,拜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直拖到了1913年才停产海洛因。后来,大部分国家都把海洛因当做毒品禁绝,这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以后就再也关不上了。一直到1924年,美国彻底禁止生产和销售海洛因,海洛因成了最臭名昭著的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可以说全身上下没有它不伤的地方,所以海洛因号称叫“毒品之王”。
所以,鸦片作为原料,可以提取生产出一系列的化学制剂,吗啡和海洛因都是来自于鸦片的。到现在,还有好多药品来自于鸦片。鸦片在我国名字太臭了,一般翻译成“阿片”。滥用阿片类药物最厉害的就是美国。
古柯
早年间供应美国和欧洲的鸦片都来自于东半球。但是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有人就开始在墨西哥北部种植鸦片。一度导致美国和墨西哥的关系紧张。到1947年,估计墨西哥有4000~5000公顷的罂粟田,可以出产30~40吨鸦片,其中的一半制成了吗啡或者是海洛因。毒贩子开始用飞机来运货。二战以后,美国庞大的运输机群用不着了,开始当二手货到处卖。很多毒贩子也就利用飞机,开始在中美洲运毒品。哥伦比亚60年变成了大麻空运的中转中心。在70年代又变成了可卡因的运输中心。90年代成了海洛因的运输中心。随着美国和墨西哥的打击,很多种罂粟的种古柯的没办法再美墨边境立足,就跑到了更远的地方。反正有飞机嘛,还是蛮快的。
如果说罂粟来自于旧大陆,那么古柯就来自于新大陆。公元前3000年,古代的印第安人就已经知道嚼点古柯的叶子能提神醒脑,还能用来泡茶喝。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新大陆。当时他们也讨论过,是不是禁止当地人嚼古柯叶,后来发现,不让他们嚼古柯叶,他们干活没力气,毕竟开采银矿是重体力劳动。所以这种习惯就一直保存下下来了。也有欧洲人想把古柯叶子弄回欧洲研究研究。但是这东西不好保存,等送到欧洲,早就干巴巴的,一碰就掉渣,早就没了药效了。
一直到1860年左右,奥地利化学家纽曼拿到了有特殊包装处理过的古柯树叶,这批树叶足有13公斤,有效成分也没有破坏。他才想法子从古柯树叶里面提取到了一种生物碱,取名字叫做可卡因。缪曼第二年就去世了。默克药厂开始小规模生产,主要是用来研究的。
后来又个科西嘉岛的药剂师用波尔多酒,加进一点古柯的提取物,做成了一种保健品。强调青春与健康,到处去买,这个家伙后来又推出了止咳糖,还有古柯茶。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身患癌症,要是没有这种古柯茶撑着,根本就写不完回忆录。早期的可口可乐也含有可卡因成分,主要就是古柯叶和可乐果两种东西配出来的药水,后来采取一种技术去掉了可卡因成分。反正,那个时代,买这种稀奇古怪的药水的公司多了去了。可口可乐是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企业。
弗洛伊德在1884年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叫《谈古柯》,他综合研究了当时的所有研究成果,觉得古柯是个好东西。他认为内这东西可以改善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恶病体质、吗啡毒瘾、酗酒、高山哮喘、还有阳痿。反正是对古柯的用途很乐观。他还认为,可卡因有局部麻醉作用。但是他都是文献研究。自己没有做实验,有些东西,他只是在猜测。但是局部麻醉这一点倒是猜中了。就在同一年,科勒证明了可卡因可以让眼角膜失去知觉,这样就可以动白内障手术了。没多久,大家又发现了可卡因有阻断脊髓神经信号的传导,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麻醉剂。
美国的药厂派人深入亚马逊雨林去寻找古柯资源。结果派去的人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发觉了一大批资源。尽管美国离南美洲不算远,药厂还是觉得在南美把古柯提取成可卡因,再送到美国比较划算。所以在秘鲁,每年生产10吨的可卡因根本不在话下,还能再提供900吨古柯叶子。反正都是大批供应美国市场的。有高额利润的驱动,很多药厂全都冲进了这个行业,可卡因的价钱一下就降下来了。结果,可卡因就开始在美国泛滥。
1890年,医学专家第一次记录了可卡因成瘾的病案,6年后,美国康涅狄格州医学会建议只有医生才能使用可卡因。到了1914年,可卡因和海洛因一样,成为被管制使用的药品,毕竟这些东西的危险性远远超过鸦片。
60年代晚期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试验,用的是两组老鼠,一组可以无限制地得到可卡因,另一组可以无限制地得到海洛因,两组老鼠都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海洛因是一种镇定剂,老鼠吃了后就想睡觉,所以吃起来还有些节制。而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吃起来就停不下来了。
2天之内,海洛因一组的老鼠的行动就形成了规律:吃海洛因,睡觉,四处溜达溜达,进食,吃更多的海洛因,再回去睡觉。
可卡因一组的老鼠一直在吃可卡因,昼夜不停。可卡因不会让它们感觉想要睡觉或是吃饭,那都顾不上了,拼命获取可卡因就是它们唯一要做的事儿。只有完全累瘫了,才会停下来,等一缓过劲儿来,马上又开始吃可卡因。
试验进行了一个月,最后海洛因一组的所有老鼠都染上了严重的毒瘾,不过相比而言还算健康:他们还在正常地进食,清理毛皮,喝水。可卡因一组的所有老鼠都死了。
结束
毒品之所以成为毒品,就是因为他们对脑子的摧残到了极其变态的地步。人根本没办法靠自己控制住自己。所以,进入20世纪以后,各个国家对毒品的管控都极其严格。世界各个大国之中,只有中国是例外的,因为军阀割据,传统的鸦片仍然在泛滥,个大军阀都靠鸦片来赚钱。大烟土在当时甚至成了硬通货,上海青帮怎么发起来的,还不是靠垄断了烟土的贩卖。
但是,当时鸦片在国内种的人很多,价钱也就上不来,当时甚至泛滥到了下层老百姓都能抽得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码事。毒贩子要想获取高额利润就必须玩儿产业升级,于是,在街头出现了一些的“白面房子”,所谓“白面”,就是海洛因。这东西利润比鸦片高多了。老舍的话剧《茶馆》里面就提到过白面儿。
虽然有些人搞过禁毒,比如宋哲远搞过吸毒就枪毙,但是这都是局部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华北丢了。日本特务全面接管了各处的白面房子,公开贩卖海洛因。所以,毒品的发展跟战争是紧密相关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鸦片和古柯两大流派,一类新型毒品在战争之中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们下次再说……
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现在可以加入《通俗医学史》的听众交流群。微信请加:18964830410,我在群里等着大家。
我对辣椒成瘾啊,三天不吃辣,浑身不舒服
时时都要快乐 回复 @1867667cozz: Me too!
金三角到底是什么呀?
科学史评话 回复 @Gordon_Wei: 当年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盛产鸦片,这个地方被称为金三角。这个地方被毒枭控制,现在已经被扫的差不多了。
“火药也是药”
感情00戒了 回复 @温伟能: 身上有伤口发炎了,放点火药,点燃,这也是一种消毒啊,也是药啊
当年我正在南美旅行,偶然听了您的物种起源,一下子迷上了,结果特意去了厄瓜多尔😂😂,后来的工业革命,等等都是伴着无数个啤酒花生之夜,津津有味的听了几遍😂,凡事还是最喜欢物种起源
吴老师的节目令人上瘾……
喷气推进实验室 回复 @皮很好: 哈哈哈 需要管制喽
吴老师,用你的一小段,我当个作业
火意生生不息 回复 @寻水的鱼_fy: me to
90公分的烟斗怪不得有大烟枪一说
时时都要快乐 回复 @52xx嘎: 治疗还不如不治呢!
吴老师,这个星期好像没更哦?
吴老师是一个创作令人上瘾的节目的人,要严格管制他
科学声音和毒品都会让人上瘾,所以科学声音=毒品
13910429ocs 回复 @通辽科尔沁: 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