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派驻武汉市工作组专题会议召开。会上有两句话有着普遍意义:一句是“‘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一句是“不把‘零新增’作为防控包袱”。
前者说明,当下仍然存在出现散发甚至聚集性病例的可能和隐患;后者则要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要抓紧抓实抓细,必须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
截至3月20日,我国31省区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3日零报告,尤其是武汉的零新增,被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赞为“给世界带来希望”。然而,事实证明,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增多;复工复产后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带来疫情反弹风险加大。21日全国新增一例本土病例,就是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中断了境内持续“零新增”。这提醒我们,“黑天鹅”仍可能躲在我们的防控盲区,要继续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只要有风险,就存在新增“破零”的可能。零新增,是需要达成的目标,但绝不是不报、瞒报的借口。如果有人看不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因为担心病例新增“不好看”,执迷于“零新增”的“防控数字政绩”,因而产生瞒报行为,就不只是本末倒置,更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其实,病毒狡猾、疫情复杂,即便有新增病例,若非工作失误造成,上上下下也都能理解,无需瞒报。出现新增病例,立即该收治的收治、该隔离的隔离,也才能防止更多人感染。更何况,各方都对疫情高度关注,瞒报本身就难以过关。所以说,零新增,决不能成为数字政绩,否则就是防控包袱。
人们担心“零新增”成为防控包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可能会造成“一刀切”,导致不能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事关生计。当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的迫切性逐渐上升。因而,人们更期待看到的“零新增”,是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下取得的,而不是以延缓复工复产为代价的“一刀切”下取得的。
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差异化策略,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把“零新增”作为防控包袱,贵在细致,要在精准。
眼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湖北与武汉也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即便数字会有波动,但持续向好是大势。大考未到交卷时,要一鼓作气,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谨防前功尽弃;与此同时,也还要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抬头,出现防控数字政绩,成为复工复产、经济发展的包袱。
(文 | 孔方斌 主播 | 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