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南岸藏着的千年秘密

湟水南岸藏着的千年秘密

00:00
04:14

       湟水在川口8公里的行程虽然有点匆忙,但却在这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在他们世代耕作的这片土地下,隐藏着三千多年前的秘密。

      上期我们结束了对享堂的探访,这一站我们将视线锁定在湟水河南岸川口镇的边墙村。川口镇,又名上川口,即上川口堡。明嘉靖十四年筑上川口堡。自从民国二十一年以来,一直是民和县治所在地。地滨湟水南岸,隔河与史纳、享堂相望,正当巴州沟口,故名川口。

      边墙村并不难找,沿川垣新区向东前行大约5公里,往北进入村道便到了边墙村。我们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穿过纵横复杂的村中小道,我们径直来到了边墙村最北部的一处台地上。比起村中,这里的视野非常宽阔,脚下的村庄沐浴在阳光下,显得那么的恬静。京藏高速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湟水河悠悠地向东奔去,目光所及,湟水河的对岸正是与民和相接的甘肃省红古区海石湾镇。

      边墙村有300多户人家,其中台地之上被称为何李家,而台地之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墙村。何李家顾名思义就是以何氏和李氏人口聚多而得名,而边墙村正是以“边墙”所在的地理位置而命名。

      我省境内明长城主线分布在湟中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乐都县四个县;辅线则分布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贵德县四个县,多为关隘性质,长约363千米。据记载,该“边墙”底阔七尺,顶阔三尺,实台高一丈,垛墙四尺,共高一丈四尺。

      在明代中叶以后,原驻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一带的俺答部落,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入青海湖地区。为防止该部东侵,明朝在青海东部地区修筑边墙,构筑防御体系。我省明代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自1546年始,至1596年止,历时51年。修建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为初建阶段。这时先后修筑的长城主要在大通、互助、湟中,尚未形成完整的西宁防御体系;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为扩建阶段,再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最后兴修了西石峡口到娘娘山南麓的长城(湟中),使西宁北部与西南部长城连为一体,青海的明代长城最终定形。

      随着经年岁月的冲刷,如今的“边墙”只剩下一些残存,而仅剩的残存也被掩映在浓浓的黛褐色中。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很难看出曾经这里还有一段明长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