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的人生结局也让我们揪心和叹息。
其中,作为贾府最小的女儿,贾惜春本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日后,也该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贵人家,但她最终却选择了出家。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
贾惜春是宁国府长房的嫡出小姐,是贾敬唯一的女儿,贾珍同胞的妹妹。
因为最早的宁国公贾演是长房,荣国府贾源是二房。
从宗法上来看,宁国府嫡长和族长地位高于二房荣国府。
所以,如果论起“四春”的出身,作为宁国府长房嫡小姐的惜春,身份地位甚至还高于姐姐贾元春。
再加上惜春年纪最小,她理应备受呵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她,却活成了一个缺爱的孩子。
父亲贾敬从不亲近儿女,他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放在心上。
哥哥贾珍和嫂子尤氏,也很少关心惜春。
因为母亲早已离世,她从小被养在贾母身边。
可她毕竟是宁国府的人,哪里比得上宝玉和贾母亲近。
亲情的缺位,让惜春很难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渐渐的,她养成了冷漠孤介的性格。
对大观园热闹的事情,惜春总是保持着一种冷冷的态度。
她不擅长作诗,所以,当李纨和黛玉举办诗社活动时,她只是勉强做个抄诗的工作。
惜春不喜社交,因此也没有什么朋友。
直到,有一个人出现了。
她就是,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
贾母崇尚佛学,会邀请水月庵的尼姑来贾府走动,交流佛教修行心得。
就这样,惜春和智能儿,常常在一起玩耍。
智能儿会跟惜春,分享水月庵的故事。
比如,水月庵的馒头如何好吃,自己在水月庵都做了什么。
从没出过闺门的惜春,对贾府外的这个清净之地憧憬不已。
《红楼梦》第七回,惜春和智能儿在房中有说有笑,这时,周瑞家的送来了宮花。
看到美丽的宮花,惜春笑着说了一番话:
“我正在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
正好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当然,这只是惜春说的一句玩笑话。
但是,对于佛教清净之地的向往,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在了惜春的心里。
惜春成为大观园中,最爱研究佛学的姑娘。
《红楼梦》二十二回,上元节的时候,贾家举办了一个猜诗谜大会。
诗谜大会进行到最后,贾母让贾政猜大家写的灯谜。
宝玉的谜底是“爆竹”,迎春写的是“算盘”,探春写的是“风筝”。
惜春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灯谜呢?
先看谜面: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灯谜的答案,是“佛前海灯”。
所谓“佛前海灯”,指的就是寺庙里的长明灯。
佛前海灯供于寺庙佛像前,灯内大量贮油,中间燃着的火焰,长年不灭。
佛前海灯看似暗淡无光,里面自有光焰在,正是惜春写的: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惜春对于佛教的领悟已经渐渐深入。
佛教也深刻地影响着,她的交友观和人生观。
比如,惜春喜欢跟修行佛教的人来往密切。
除了与智能儿交好,惜春和在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妙玉,也是十分亲近的好友。
有一天,宝玉撞见了惜春和妙玉在下棋。
宝玉跟妙玉打趣:
“你从不轻易出禅关,今天是什么缘故让你下凡来走一走呢?”
妙玉喜欢宝玉,不由害羞地红了脸。
晚上,妙玉回到栊翠庵中坐禅。
可是,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最后还走火入魔了。
看到妙玉的一系列反应,惜春没说什么。
但在心里,她并不认可妙玉的修行。
惜春在心里做了一个判断:
“妙玉虽然洁净,但她尘缘未断。”
她还下定了决心:
“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如果出了家,哪里会让邪魔缠扰我!
我一定会一念不生,万缘俱寂。”
想到这里,惜春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她立即念出一则偈语: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意思就是:
神力创造万物本无迹可寻,还有什么是应该留恋的呢?
人生来既是从空到有,那么他也应向空门去寻求归宿。
能有如此领悟,惜春定是在佛学上下了一番苦功夫。
在念佛这件事上,读经文、抄经文都需要静心。
惜春孤介的性格,正好成为一种优势。
佛学也让惜春,对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男女之间的情感、家族的纷争,惜春都渐渐看淡了。
通过领悟佛学,惜春渐渐把佛学,当成理想中的一片净土,来寻求精神上的安宁。
但是,惜春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方宁静,还是被打破了。
《红楼梦》七十三回,贾母的粗使丫头傻大姐捡到一个香囊。
香囊上面绣着的图案,竟然是两个人赤裸盘踞相抱。
王夫人发现这个香囊之后,怒火中烧。
她以为香囊是王熙凤和贾链夫妻的情趣之物,可王熙凤否认了。
接着,王熙凤下令要抄检大观园,誓要找到香囊是谁的。
就在搜查丫鬟们房间的时候,管家从入画的箱子中,搜到一包碎的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还发现了一包男人的靴袜。
因为入画是惜春的丫鬟,一时间,惜春也慌了。
入画跪下来求情,说东西是贾珍大爷赏给自己哥哥的。
可惜春一点也不同情入画,只是说:
“我竟然不知道这件事,这还了得!
二嫂子,你要打她,好歹带她出去打吧,我听不惯的。”
凤姐本来想问出谁送的东西,就饶过入画。
然而,惜春更是不讲情面,她说:
“嫂子这次别饶她。
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
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惜春的冷漠无情,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惜春会变成这样?
不仅仅是因为入画的事儿让自己丢了面子,更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宁静被打破了,她很愤怒。
第二天,惜春嫂子尤氏来荣国府,也知道了这件事。
惜春决定,把入画送回宁国府。
就在这件事上,惜春和嫂子尤氏大吵了一架。
入画的事情只是导火索,惜春把心中所有对家族的不满、怨气统统宣泄了出来。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
“宁国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说的就是,宁国府内关系的混乱与荒淫,加速了家族的衰落与腐朽。
正是这些流言蜚语,让身为宁国府小姐的惜春非常失望。
也正是这些是非,让她受尽折磨,不得安宁。
所以,这一次,惜春痛下决心,要和宁国府彻底决裂。
惜春的话既决绝又自私,她说:
“我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
况且,近日我总是听闻得有人在背地里,议论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回宁国府,恐怕连我也编派上了。”
惜春只求远离是非之地:
“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尤氏指责惜春不讲人情,说她是一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面对指责,惜春无情地说: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从此以后,贾惜春再也没有回过宁国府。
远离了是非之地,惜春心中清静了不少。
但,还有一件事让她忧心。
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得不嫁做人妇。
可是,姐姐们的人生悲剧让她心痛不已。
元春死于宫廷斗争,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虐待而死,探春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
反观自己,又如何在败落的家族中生存下去呢?
这天下,还有哪里有一处清净之地,容得下自己呢?
无奈之下,惜春放弃嫁人这条路,选择斩断红尘,遁入空门。
正如《红楼梦》诗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出身富贵,却选择出家。
最终,她为自己在尘世间找到一方净土,为自己寻得了一条出路。
四大名箸
再看
在那里听四大名著呢?找好久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