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

《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

00:00
02:15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山名。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e):心满意足。

③随处改:(山峰)随观看者的位置和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另有大熊星座升上树梢一说。

⑥何许:何处,哪里。

⑦云外:白云之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名家导析

名家教你品诗词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今安徽人,世称宛陵先生分别与欧阳修苏舜钦并称“梅欧"、“苏梅”。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一行的野景野情、野趣,表现了山林的空幽僻静和人的悠闲喜悦之情。

首联“适与野情惬”即点出“山行”的情感基调——恰恰与喜爱山野风光的意趣相合,表现出诗人心满意足的闲适愉悦之感。此联运用倒装手法,将适与野情惬”的原因“千山高复低”置于诗句的后半部分,一方面将“野情惬突出强调,一方面“千山高复低"一句运用“高”“低”对比也使诗句更加具有层次感。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随处改将山行时那种人边走山形随之而变的视觉变化表现得形象生动,极易与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产生共鸣。一个“好字恰恰呼应了上一联的“惬”字,再次强调山行人的畅快心情。下一句与“野情相呼应,“独行"在“幽径"上,无人打扰,清幽宁静,自然令人心醉神迷。一个“迷”字更是将山行人的惬意点得恰到好处。

颈联对山中景物进行动态描写。霜落了后看见大熊星座爬上枝头,山林空无人烟,可以看见有鹿在溪旁饮水。“霜落"和“林空”与上一联中“独行相照应,“熊升树”“鹿饮溪再次表现出山行的“野情”——这是山林里独有的景象。而且“霜落熊升树”一句也点明山行的季节和时间——秋季的傍晚。

尾联是本诗的一处妙笔,余味无穷。诗歌前三联由山中静态之物写到山中动态之物,由远景写到近景,虽是“独行迷”,却也不禁好奇“人家在何许”?作者在这里并非通过直接看到人家或者发现人烟来解惑,因为这样将扰乱“野情”“独行之清幽意境,所以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白云之外听到鸡鸣来间接表明远处有人家,自

问自答中将自然与人巧妙地置于同一个画面中,彼此映衬又各自独立。

整体来说,本诗描绘了一幅透露着幽静之美的深山独行图,动静结合,形象生动,虚实相生,意境含蓄。

诗通古今

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宋诗富有理趣。“好峰随处改”告诉我们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审视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幽径独行迷”则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一道理更生动形象了。现在的我们,琐细缠身,顾虑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大概很多人已经记不太清,甚至根本没有体会过“适与野情惬”“幽径独行迷”的自在、闲适,更不会体会到“云外一声鸡”的惊喜和满足。走出城市,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远离喧嚣,择一方安宁,让自己独行,不为外物所扰,感受大自然的风吹鸟鸣、水滴石穿。或许再回来,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撰稿人:刘晓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