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书画真伪案例(三十五)——臆造造假

拍场书画真伪案例(三十五)——臆造造假

00:00
05:55

拍场书画真伪案例(三十五)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书画造假——臆造造假


这次我要给大家揭示一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书画造假。


为什么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就是指造假者不按照常理出牌,不以被模仿名家的典型风格来参照进行造假的一种方式,这类赝品上当受骗的多数都是那些对艺术基本不懂却对收藏有十分热衷的那类人群,属于臆造货也会屡屡被推销出去。在这一类伪作中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应该说都有,其中古代书画的比例概很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古代书画形成的原因跟历史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战乱频频,社会动荡的周期比较长,朝代更迭比较频繁,这样的文化生态对传统艺术品的收藏与保护呢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收藏家或者收藏爱好者能够真正接触到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名家书画真迹的应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客观上那些朝代名家的存世量应该说是比较少的,甚至个别高古的书画家连一件真迹都没有,这种情况有很多。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古今民间收藏者真正接触的名家书画古代部分的真品因为机会不多,认识上还是有很多盲区,甚至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个时候给造假者就带来一个造假的空间,他只要乱画一气,造假的操作又十分便捷,有时候也能被忽悠出去,所以这是很大的一种客观的原因。


我这里有一组案例可以说明这种臆造造假的伪作跟真品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说一个我们古代书画理论著述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有关传统山水画源和流的论点——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提出的“画有南北宗”,大意就是凡是以大小斧劈皴为主的适合表现北方坚硬类型地貌特征的山水画题跋,那类画属于北宗;凡是以米点、披麻皴等适合表现南方松软类型地貌特征的山水画技法的画,那类画叫南宗。历代书画著录皆称元代画家高克恭是属于南宗派的代表性画家。




有一次我在拍卖会上就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左图这幅画就是2006年北方某拍卖行春季拍卖会的一件入拍物,这件画的署名竟然是元代高克恭的山水画作品,而且它的尺寸比较大,有四尺整张。画上还有署名清朝皇帝乾隆、明代书画名家沈周等人的题跋,还盖有一方“皇帝御览之宝”这样一个大印章。严格讲如果从艺术性上要鉴定这幅画的真伪一点都不劳心,因为只要稍具美术史常识,略懂一点笔墨或者造型,或者说懂得一些书画的理论,就可以揪住这件作品的狐狸尾巴,因为这幅画是以南宋时期的马远、夏圭这类画家特有的方笔,比较硬质的北宗技法入画的,居然署上是南宗画派高克恭的名,分明是张冠李戴。这样的成品居然也能放在开卖会拍卖,我觉得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这种南辕北辙的造假思路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臆造,很可笑,很奇怪的是居然也能在拍卖场上被作为一个竞拍物。


这样的例子我主要是告诉大家不要小看臆造,它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事实上上它的市场还是有的。所以我在这里提醒我们广大的书画收藏爱好者在自己不懂得书画、了解不多、知识储备不够的时候,还是千万不要轻易入市,一定要请个专家帮你掌眼,这样才可以慢慢介入到这样的艺术品市场中,这才是一种安全合理的收藏行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