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中文

我要用中文

00:00
04:22

丁观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相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新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只有40岁。

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的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在颁奖典礼之前,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做出了积极、友好的回应:“欢迎。”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

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公民丁肇中,决定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致词。”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地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目前,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但对这位既不友好又不识时务大使的指责,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科学家,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语言是历史的档案。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问丁肇中:“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丁肇中答:“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可爱的语言之一。”

主持人问:“但是您用中文做演讲,现场绝大多数人是听不懂的啊?”

丁肇中答:“那与我没关系。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主持人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判断又问:“您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国人和懂中文的外国人都能够听明白?”

丁肇中只答了一个字:“对。”

……

丁肇中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无疑是宝贵的,是值得敬佩的,但更宝贵和更值得敬佩的,是他“我要用中文”的爱国情怀,是他爱祖国高于一切的崇高境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