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脸疑惑中的隐性思维。
要点:面对一件事,再弄明白前提条件之前,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在判断自己想法的时候,会陷入忽略背景信息的怪圈,这里不包括故意隐瞒的情况,我们说的是自以为说清楚了,但实际上没有意识到所忽略掉的那些信息的重要性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案例来提醒大家,要避免隐性思维对自己思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加强对别人的隐性思维的辨识和理解。
有一个关于犹太人"谁去洗澡"的故事?
张三问:有两个犹太人从烟囱上掉下去一个身上很脏,一个身上很干净。请问谁会去洗澡?
李四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身上脏的人!
张三:你错了,身上脏的人看着身上很干净的人会想我身上一定也是干净的,反之,身上很干净的人会想我身上一定也是脏的所以是身上干净的人去洗澡!
哦,对啊,犹太人就是聪明。
张三又问:如果两人再次掉进烟囱,谁会去洗澡呢!
李四:说是那个干净的人。
张三说:你又错了,最初那个干净的人,在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身上脏的人,则相反,他明白了那位身上干净的人为什么要洗澡,所以这次也跑去洗了。
哦,对啊。脏的那位一定会想对面干净的人为什么去洗澡,然后立即反应过来,其实是自己身上脏。
张三再问:第三次从烟囱掉下去,谁会去洗澡?
李四说:身上脏的人。
张三,你又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囱掉下去,其中一个干净一个脏的吗,
啊,这次变成脑筋急转弯了。
李四被问得非常郁闷,他没有体会到故事里的人有头脑,也没去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第二次的回答是,他没想到,故事里的两人,还能利用对方的行为判断出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而第三次张三的回答,明显又转了方向。
其实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故事里还缺少我们用于判断的条件,比如从烟囱里掉下去的人。只能看到对方,而无法看到自己,只有张三的第一个解释,否则他们就不必通过看对方是否干净猜想自己去不去洗澡了,
上述的第二问,隐含了两个人物的情况和第一次相同的条件。
如果两人身份互换,张三的第二个解释也不成立,如果是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可能还会有人回答都不去,因为他们都摔死了。
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像李四一样,没弄清楚张三的意图,也没弄清这个回答,问答的背景,我们甲定,如果张三,第一次问李四,李四在回答之前就反问你见过两个人从同一个烟囱掉下去,其中一个干净,一个脏吗,张三说,假定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你判断一下,李四还可以补充有没有镜子之类的?
之前讲过,概念不清会引起误解,其实隐性思维也是引起误解的一个原因,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很多,有用信息,而不自知。
有意无意忽略信息,这种情况就是一种隐性思维,需要强调的是,隐性思维不是思维的一种形式,而是我们用来描述不经意忽略信息全面性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一件事情进行判断时要想想自己是否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出判断的依据,其实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已,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免会就会隐藏主观的信息,而这些问题,除了自己深入反思,别人很难帮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