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发刊词:这样吃,做个不胖的快乐吃货!

00、发刊词:这样吃,做个不胖的快乐吃货!

00:00
15:43

你好,我是于永超,你也可以叫我于大夫。


我是在北大学习的医学和营养学,毕业后在三甲医院从事临床营养方面工作,其中包括指导患者科学健康的减肥。工作之余总是思索如何能做个不胖的快乐吃货。


我利用自己所学的营养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真实的减肥心得,通过一对一咨询、线上线下讲课等分享机会,累计帮助了几千人找到健康又可行的减肥办法,实现变瘦变美的愿望。


为什么我对减肥感兴趣?先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是个小胖子,运动会拔河项目强制参加那种。这大概是受某些传统文化的影响,简单说就是“胖=福”。


譬如你看某些“年年有余”年画的形象,一般都是一个白白净净圆乎乎大胖小子,跨腿搂抱着一条同样丰硕肥美的大红鲤鱼,给人一种对吃穿不愁的富足生活的美好希冀,也说明在物质条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年代,胖真的是一种令人羡慕的体型,所以才有“变胖=发福”之说。


还有,常言道“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这种观念的暗示下,父母亲人们从来也不会指责我胖,反倒带着关爱的眼神还鼓励我再多吃点儿,甚至经常以美食作为我学习取得好成绩时的奖励,久而久之“美食=快乐”这种观念,便成为我童年重要的价值信条。


在“胖=福”、“美食=快乐”观念的暗示下,我沉迷美食并乐此不疲,过上了标准的肥宅生活,曾经足足胖了30年,永远是同学、同事中的体重max担当。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我是在北大学习的医学和营养学,也是学霸一枚,常规来讲,科学的减肥知识我已经掌握了,为何自己却还是胖?


一度胖到影响健康了,记得刚毕业入职体检时,差点儿因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重度脂肪肝等问题而没当成医生。甚至在医院出门诊时,减肥患者直言不讳“怎么医生比我还胖”,尴尬之余,也时常自责给学校和专业拖了后腿。


从那时起我就很无奈:在我身上,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还不确定,但改变不了体重是确定了。


因为那些反人性的减肥方法,光想想都难受。加上见多了那些快速减肥后疯狂反弹的案例。让我感觉这样也挺好,从来没有付出实际行动要减肥,这就是那时价值观的强大惯性。


一切改变的转折点,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2015年9月,有个朋友因为突然有事,甩给我一个北京马拉松参赛名额,距离比赛仅剩一星期。我当时下意识是拒绝的,这种自虐的事儿千万别找我,况且学医的我深知:平时不锻炼一下子参加这么猛的活动,是会出人命的,每年都有因此猝死的情况,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接着朋友解释道“北马中签率低,这是赞助得来的公益名额,花费不菲,不去钱就打水漂了,我也不指望你去跑,就去拍拍照发发朋友圈呗”。朋友盛情难却,我索性也就答应了,置办了一身运动装后,如期参加。


结果如何呢?

平时跑步从来没超过5公里的肥宅于大夫,以超过28的BMI,竟然完成了全马42.195公里,拿到完赛奖牌。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回头想想这番梦幻般的全马经历,发现其中多个顺应人性的关键节点,也悟到了真正有效的减肥之道,不在术的层面,更在于底层认知:失败的开始,就是把别人的结果当成自己的目标。


到现在我也没想去刻意减肥,也不爱跑步。爱吃爱玩的我,一切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瘦了30多斤,像换了个人一样。


意外收获是,每年单位组织的体检,我都成了部门的健康值担当。此后我的价值观变成了:人活着就是要快乐,时刻都顺应人性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后来我通过在行、饭团、公众号等平台,给很多人分享接地气的减肥方法,时刻怀着同理心,化解不同场景下ta们当局者迷的种种困惑,得到大量好评和支持。


大家为什么认可我?

1、首先是我自己曾经是一名190多斤的大胖子。在北大学习的医学和营养学,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减肥知识库,在没有找到将我的减肥知识和顺应人性的技巧练习起来之前,我依然没有瘦下来。


我懂你们懂得太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受,所以在这里,我不会用枯燥的知识、数据让人感觉像在课堂上课,更不会像开医嘱那样过于依赖患者的依从性。


知识是用来用的而不是说的,如果离生活太远,或者反人性,那你就很难相信更难以执行,那种知识只能是用来考试的,考完也就忘了。


我也不会贩卖焦虑,说什么“连体重都管理不好,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不会逼迫他人自律、管住嘴迈开腿之类的正确的废话。


减肥路上的任何细节,我都会让你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更不是问答题。行为没有对错,只有更好。你的人生你做主,尽管相信任何时候任何场景下,人永远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这就是人性。而我仅仅是从专业方面给你做参谋。


2、在这堂课里面,我不会教你速成的减肥方法,我给你的建议和方法,会让你在追求美食享受的路上,发现变瘦和健康就是一种副产品。


如果你曾经试过减肥,成功了也反弹了,我会告诉你这不奇怪。曾经美国高收视率节目《超级减肥王》有一季14位大基数选手减肥成功,然而后来有13位反弹了,甚至有的反弹到比减肥前还胖。


阿根廷有一位减肥明显如出一辙,参加减肥真人秀后减肥成功从209公斤减到95公斤,减掉了大半个自己,但是后来反弹了800斤,甚至因此得了抑郁症,不久前去世时体重达990斤。


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减肥播主,有切了胃的,有疯狂运动的,是不是损害健康先不说,我就问这是家里有矿吗?手术费几万,不用工作就专门减肥了吗?


你觉得这些所谓励志案例,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呢?试问还在减肥路上屡败屡战的朋友们,还敢相信那些所谓“励志”的减肥明星吗?反人性的方法能短期坚持却难以长期坚持,这有什么意义,关键很多方法还严重损害健康,得不偿失。


健康是最重要的,这堂课里的所有方法都是以主流科学研究结论支持的,以不损害健康为前提的,况且我的医生职业素养,也不允许我给出有健康风险的建议。


3、从吃入手,拿来即用、非常容易实践的技巧

咱们都是普通人,家里也没有矿,不可能工作生活暂停全身心投入到减肥中去。我会告诉你从吃的角度,你只要在饮食上注意“双11”法则,把人生美食体验当成一顿应有尽有的自助餐,就能发现吃饱吃好又能瘦的神奇效果。


我把这些年来指导减肥的经验和心得系统整理出来,核心理念就是顺应人性,辅以科学健康的减肥知识,去更高效帮助更多的减肥者,于是便有了这套课程。


有很多人通过我的指导,完成了减肥目标。


一位在著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女高管,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同时吃外卖、夜宵,喜欢重口味料理,习惯用深夜食堂的饕餮驱散一天的疲惫,婚后也带着老公一起胖起来了,甚至一度担心能否健康顺利的怀上孩子。


后来通过跟我学习科学的减肥知识和方法,建立全新的饮食价值观,优化生活方式,即使不做饭也知道如何搭配健康减肥餐,并让自己内心快乐,逐渐减轻了对重口味料理的依赖,后来自然的瘦了20斤并且没有反弹。


还有一位5岁女孩儿的妈妈,家境优越,全职在家陪孩子,爱好是烘焙,酷爱甜食,经常与家人分享她的烘焙作品。嘴巴是吃爽了,但也无奈带着家人一起吹气球般胖起来了,她也逐渐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担忧。


偶然间经过我的指导,梳理了现有爱好和潜在的兴趣,由单纯的烘焙爱好者升级为综合型美食达人,不断尝试和挑战中式西式菜系,并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展示其作品,获得粉丝们的夸赞,那种被认可的心理满足感,远远超过了嘴巴对甜食的生理依赖。同样,之后家庭成员都自然而然的瘦了十几斤。


还有很多案例不一一列举了。我想一旦你找到了新的快乐源泉,那么自然就会抛弃原有的那些能让你发胖的减压途径,这就是人性,永远想要更好的


如果你刚刚决定要减肥,那么建议通过本课程学习些靠谱的知识,少被极端的快速减肥法忽悠带偏了路。


见过这么多减肥者,我发现减肥这事儿,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意志力和执行力盲目自信,认为无非就是什么热量控制、少吃多动、坚持自律之类的,这就是典型的认知问题了。


我告诉你结局大概率是这样的:套用现在心理学上很流行达克效应,此时你正自信的奔向愚昧之巅,在快速减重的沾沾自喜后不久,体重将快速反弹,如果认知还不改变,将越减越肥,直至滑入绝望之谷。即是如此,本课程也有专门板块,引导你走上开悟之坡。


为全方位帮你解决肥胖问题,这套课程将从理念、原则、实操、管理、调养、不反弹等方面设置板块,刻意避免坚持与自律,从体重、情绪和健康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具体方法的可行性。要知识有知识,要认知有认知,要技巧有技巧,无论你处于减肥的哪种阶段,都能随时上车。


最后我想说,减肥这事儿,其实只有1或0的结局,换句话说,要么永远不会再胖了,要么永远在折腾减肥,关键在于认知是否改变,就好像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仅仅师夷长技,难以自强。


很多领域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如果你通过本课程不仅掌握了科学的减肥知识,还能打破思维的惯性,改变认知,顺应人性的去做事,假如在实践中同样有类似于大夫完成马拉松那种开悟经历,那么我相信到时你收获的减肥成果,只是你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回报之一,这或许就是曾经让你羡慕嫉妒恨的能通吃的人生赢家。


无论你是刚立下flag跃跃欲试的减肥新手,还是屡败屡战死磕到底的连续减肥者,都欢迎你走进我的减肥课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葛施里妮

    认真听讲的话,会不会瘦呀,略带期待了。。。

  • 隋毓秀

    认真学习中

  • 美美_h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