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花花老师微信(lianls03)
进入课程交流群,获取更多好课和福利
以下为音频文字稿
这是一个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热闹非凡、峥嵘向上的时节,但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集体安静。当这个暂停键重新开启时,或许我们会对生活、对工作、对自己的人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不一样的理解、思索,并转化为行动。
这也像极了我所热爱和从事的生涯规划领域。
自从2014年新高考正式启动以来,生涯规划的热浪也随之扑面而来。仅2014年一年,我所生活的城市-深圳,我所熟悉的朋友圈里,就成立了7家生涯规划公司。当然,我不知道的肯定还有更多。
去年春节前,与从北京、山东、山西、湖南、江西远道而来的生涯同行进行交流,他们一直认为未来几年正是生涯规划的春天。因为新高考还有一大半省份没有启动,还有很多中学没有开展生涯规划必修课,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中专学校,都缺少专职的生涯规划老师……
但我认为,生涯规划的春天正在渐渐退去,迎接我们的将是炎热的夏天。
为什么这么说?要从我和母校校长一次聊天说起。
去年6份我应邀到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做了一期高考志愿填报的节目,期间回了一趟母校给高三的3000多位家长和学生做了两场公益讲座。中午和校长一起吃饭时,他的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咱们学校也是省首批生涯规划试点学校,也派了领导班子和骨干老师多次去省内省外参加生涯规划培训,感觉理念很好,学到了不少新的理论,但回来后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如何通过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
大家都是明白人,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校长的顾虑。
这个顾虑有错吗?我认为没错。换我当校长,我也会这么想。
因为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如果脱离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核心需求,那么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有一个共性的刚需就是提高学习成绩。
如果我们举着生涯规划的大旗,美其名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校实现弯道超车,这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噱头。
美国生涯发展大师舒伯在生涯发展阶段论中把人生划分为5个阶段,11个发展时期,20个发展课题。比如在青少年时期,一个人最核心的角色是学习者,在青壮年期,最核心的角色是工作者。
生涯规划在人的毕生发展过程中,是为某一个阶段的主要角色服务的,要顺应发展规律。
生涯规划是辅助,不是主体,更不是替代。
人们的认知习惯是,当新鲜事物来临时,通常先从情感上或理念上接受它,然后再回归到现实看实用效果。就像生涯规划,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理念从大学到中小学,从一线城市逐渐传播到了四五线城市,大家可谓是一致认可,从业者也算是风起云涌,生涯规划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但现在,我感觉到生涯规划的发展到了一个平台期,在盘整,至于盘整之后会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我想在这里谈谈我认为的三个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垂直细分,第二个趋势是前移,第三个趋势是全面化。
垂直细分,简单理解就是过去我们都在谈大生涯规划,对于生涯规划的思想、理论和技术,都是对所有人的,而未来将会更加细分和聚焦。
在案例咨询或授课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不同阶段的人对生涯规划的需求差异很大,而同一阶段的人对生涯规划又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职场人更多的是需要转型、平衡、适应等职业发展问题,而中学生则更多的是专业探索、大学探索、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问题。中学生在高一时重点需求是如何选科,高考后的需求是志愿填报。所以,未来生涯规划的应用场景会更加精细和具体,而不是笼统的和他们大谈特谈什么是生涯规划,怎么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前移也是必然的。最近三年来,各省教育厅都陆续发文,推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在日本、美国、德国等生涯规划起步较早的国家,基本是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探索自己的兴趣。早在2016年10月份,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就发布了《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指引》,明确了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未来,更多的区域和学校也将会把生涯规划从高中阶段前移至小学阶段。
关于全面化,2016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参加第二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申继亮司长就谈到了学生发展指导全面化的问题。意思是未来的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不仅是面向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不只是面向一线城市的学校,而是要面向全国所有的学校。这几年来,生涯规划覆盖面越来越广,但仍有不少区域还在观望中,并没有全面开始。
在垂直细分、前移和全面化三个趋势里,面向未来,个体可能会有哪些机遇呢?
根据实践经验,我把生涯规划的个体从业者划分为学校老师(包括中学、大学、小学等)和职场从业者(包括现在的职业规划师、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等从业者和意向从业者)两大类别。
对于学校老师来说,可能有五个机会:
想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出来专门做生涯规划
转成学校的专职生涯老师
在学校做一名兼职生涯老师
通过学习生涯规划来帮助自己的学科教学
抓住这个自我成长的机会
第一个机会,我想说的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内还不够成熟,外面特别好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这个机会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个机会,有些学校还是有这个机会的。一方面看学校是不是足够重视生涯规划,有没有专门设置生涯发展中心,另一方面也要看你是否具备生涯规划的专业能力和浓厚的助人兴趣。
第三、第四和第五是目前学校老师从事生涯规划的主流方式,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的生涯规划实战技术兼任学校的部分生涯课程,把生涯规划融入到自己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也有不少老师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生涯规划不是主体,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人某项能力或职业上面的辅助。
对老师来说,教学是主体,如果把生涯规划融入到所在的学科教学中,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们通常说这是学科渗透或学科融合,这方面咱们第四讲的嘉宾郑彩亮校长很有经验。我认为,这个点将会是未来特别有价值的发展机会。
对于职场从业者(专门从事生涯规划相关工作的)面临的机会,可以分服务对象来看。
一个是服务于职场人群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职业咨询师和职业规划讲师。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规划讲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案例咨询基础,否则很难讲出深度,也很难和学员建立情感上的链接。职业咨询师,我认为首先有要行业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或者经常跳槽的,是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职业规划咨询师的。
二是服务于青少年群体的。比如我们这些年一直聚焦在青少年(中学生)这个领域,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发现想做好青少年的生涯规划工作,如果一味的关注职业,或者过度的关注生命成长,很难落地,很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把青少年生涯规划落脚到了高考志愿规划、学业规划和选科指导这三个落脚点上。一方面有效的把生涯规划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较好的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决策。
想在青少年领域做好生涯规划,如果绕开了学业,必定失败。
三是其他相关的。比如生涯研学、选科系统、生涯规划系统、职业体验中心、生涯硬件产品等。这些也都是把生涯规划与研学、选科、IT系统等有效的进行了结合,这样是可以交叉打造出优质产品或服务的。
最后做个总结:
我认为未来生涯规划有三个趋势:垂直细分,前移和全面化。
在这三个趋势下,个体会有不少机遇:
对于学校老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跳槽或者完全转岗,而是可以从兼职生涯老师做起,更多的是把生涯规划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逐步成为一名学生的生涯导师。
对于像我这样以此为生的从业者或打算入门者来说,首先要看你的自我定位。职场的机会主要是职业咨询师和职业规划讲师两个主方向,青少年的机会比如高考志愿填报、学业规划、选科指导等。
其他的机会包括生涯研学、职业体验营、生涯规划IT系统、志愿填报数据等。
柏拉图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
祝福你!
连德敏
2020.2.22 晚
讲座缺乏重点,没有干货,都是在吹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