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百姓之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明确告诉世人,做人的答案就是一个“必须”和一个“更要”,即:
第一“必须”是什么?就是如果别人对您好,您也必须同样对别人好,这也是常人都能够做到的;
第二个“更要”是什么?就是别人对您不好,但是您还是能够对别人好,这就是圣人之德!
这里有一个千古难题,为什么我们要以善和信去对待不善、不信之人?
【“德善”是圣人的品质】
一般人对于“善者”和“不善者”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善对善,以不善对不善,这是有差别的态度。另一种是无论是善还是不善,都以善对待他,这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这就是“德善”。
“德善”是圣人的品质,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圣人从宇宙统一场的自然大道层面来看问题,而不是用碎片式的二分法,来评价这个对的那个错的,这个善的那个恶的……因为,每一个人都站立在不同的宇宙位置,立场不同、空间不同,所以看到的角度不同、意识标准不同、认识不同。所以,老子给我们统一答案是生命呢?做好自己,用我们的善去拥抱另一面,用阳光拥抱黑暗,这就是合道之善,是符合人类长治久安之善,是符合社会太平之善,是让人民安居立业之善,是健康长寿之善!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也给出了何为圣人做法的正确答案,即:“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是老子告诉我们作为圣人必须坚守善的品德,并以此来和谐他人,和谐社会,更和谐自己。
【“德信”也是圣人的品质】
圣人要具备有信之德,即:有信誉的人,我要相信他,我要以诚信来对待他,这是每个人都会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但关键点是世人中有诚信者,也有不诚信者。为什么有“不信”的存在?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来自不同的星球,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带着过去的记忆碎片及思维方式。同时,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遗传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生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存在着所受教育方面的差异,还存在着个人经历方面的差异;所以,世界观有差异,人生观有差异,生死观有差异,再落地到平常的为人为事上会有差异,这就会出现善与不善,信与不信之区别。
所以,有时常常有人说话不算数,常常做事不诚信,不是那个人不好,是因为他的诚信品质,被污染屏蔽起来了。
【以不信对不信,会发生什么】
如果用“不信”来治“不信”,最后会引发什么结果?
往往引发以牙还牙形式的社会矛盾与纠纷,往往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争斗,甚至于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引发世界的不太平……这些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不断滋生与升级。更为严重的是伤害了自己——抓住别人的错,让不善不信的绳索也把自己捆绑了起来。因为我们把别人划入不善、不信的范畴,为了不被这些不善不信之人所伤害,或为了保全自己,有时人们不得不也用斗争的形式,来对待这些不善不信之人,这样的行为也是无意间把自己划入不善不信之列!而那些不善不信之列的人,要想改邪归正都难了!
【信,可以包容不信】
老子为什么强调要用“信”来包容“不信”?
因为,善与信是作为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如果我们用我不善与不信对待不信之人,那么善与信的品质在我们身上只是沦陷为手段,品质与手段是两个完全不同磁场的力量!
如果把“信”作为德信品质,而不是作为为人世处的手段,那么我们在任何时候就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不信行为,去仇恨他人,或嫌弃他人,或敌视他人;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不善不信而来降低自己品质;而是在任何情况下,亮化自己品质,点亮自己心灯的同时,也照亮温暖了周围这个世界!
所以,“信”是博大的胸怀,“信”是巨大的智慧,“信”是成功人士最灵验的财神,“信”是健康、快乐、幸福的保护神!这样的胸怀、智慧、财神和保护神,都是靠修养德信才能绽放出美丽的磁场力量。
【以善信之德,归化天下人】
善德和信德是联接宇宙力量的磁场,这个磁场可以提升个人修养的心性,心性可以种健康,可以种长寿,可以种好运。
如果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都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不善者,从而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尤其是启发不善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不善。这样一来,天下人的品德都向善了。同样,对待“信者”与“不信者”的态度,用诚信态度去感化不信者,从而改变不信者的价值观,使天下人的品德都归于诚信。这是一种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距离的人我合一体现!是天地人和谐的自然体现!
人人都希望收获幸福、自在、圆满的人生,人人都希望成功天长地久,本章《道德经》阐述的宇宙智慧,就是让我们要实践、要行动、要做到、要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圣人之道!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四十九章回信》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