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学习单
一、课程进度导图
这两小节主要就计算思维做以进一步的阐述回答两个问题:
ü 三大思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ü 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ü 你学习本门课的目标
1、三大思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计思维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3、你学习计算思维的目标
ü 理论部分:熟悉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术语和原理,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对话能力;
ü 案例部分:重点分析,模型为什么这么建,里面需要采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课后理解
这门课是一门通识课,我在上课之前也会搜索一些资料,比如“关于通识课怎么上的”内容。而在知乎上,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现身说法:“通识课不值得上,不过是混学分罢了。”
在我看来,一流学校开设一流通识课乃大势所趋。
1、人的首要目标是成为人,然后才能成为某种人。
疫情当前,有些人舍身忘我,转身逆行;有些人,明哲保身,畏首畏尾。在这些行动中,我们分清人性的美丑,而得以重新审视教育的功用。诚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你成为一个具有对美和道德有辨别能力,有责任担当的国之公民。这一目的在高等教育的落实,就是通过涵盖范围面广的通识教育。
文学通识课可以让你从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人物中,从他们的人生中汲取自己前行的力量,学会去忍耐、沉淀和承担。又或者如日本在本次疫情中捐赠给我国的物资上所写,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深深刻划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哲学的通识课中,让我们领略那些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大思想。我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一段探究,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差别如此之大。这段文字的分析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对于我们日常习以为常、不假思索的事情,原来背后也是有着客观原因的。热爱哲学让你逐渐具有一种穿透表象的洞察力,而思想的深度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理工科的通识课,则让我们了解人类是一步步如何认知世界的,世界运作的基本规律又是什么?未来又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立身之本。
2、无用之用,以至自通于人
说一句不怕惊吓你们的话,大学毕业,等你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学里学的很多知识要么过时了,要么用不上。那么你为什么花4年时间呆在大学呢?无用之用。
大学四年你的首要目标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为以后在人生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打下基础。其次才是学习各科知识点。
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呢?
《富兰克林传》中提到小时候,父亲经常让富兰克林接触各种技艺,铜匠、瓦匠等,从中尝试了解他的爱好,以便给他找一个合适的工作。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私立学校哈克学校的前校长,他的培养理念也是这样的,他说教育好比画圆,先要让学生接触的足够广,然后再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点扎下来,足够深。
而通识课就是一个画圆的过程,从种类繁多的通识课中不仅要培养你对文学之美、科学之美的理解,塑造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其中探索你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可能发展之路。人的一生和自己工作相伴的日子最为漫长,如果这份工作不是你的兴趣所在,或者不能发挥你的优势,拼尽全力仍一无所获,幸福又如何谈起呢?
王强是新东方的董事,他在一本书中谈为什么北大出了那么多的企业家,而不是以工程技术见长的清华。俞敏洪学英语、李彦宏学图书管理,黄怒波学中文。他认为正是北大自由的精神,博览群书让他们塑造了不同的灵魂和生命。
诚然,目前的通识课课程设计水平参差不齐,让很多同学对通识课产生了误解。在这个非常时期,“愿得此身长报国”,希望守好自己的职责,上好这一堂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