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地图>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热点地图>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00:00
14:28

本文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本文主播:霍洁


     清末东北鼠疫之后,东北防疫处成立,成了中国近代防疫卫生体系的先声。

     1920年,鼠疫再次出现在东北。面对比1910年还要复杂的局势,东北防疫局在人力物力都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积极响应,相对成功的扼制了鼠疫,出现了近代防疫体系的巨大优势。

     然而也许是因为十年鼠疫留下的巨大伤痛还未被淡忘,民众对于鼠疫的恐慌依旧存在。恐慌的情绪,带来了过于积极的参与,并未给防疫工作帮什么忙,反倒添了很多乱。甚至有无辜者因此付出了生命。

    天灾无情,恐慌却让天灾逐渐变成了人祸,让后果更加难以承受。

这一套防疫系统在清末的中国确实也算新鲜事物

正是可怕的瘟疫促使其得以建立

所幸这套系统并未因政权变更而政息

(原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旧址就是现在的伍连德纪念馆,旁边就是滨江站)

(图片来自:高德地图)


建立过程中,从海关税收调出的拨款非常关键

而这需要海关、外国领事、地方政界的共同支持

此外,时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拨款14万

吉林巡抚陈昭常亦为此划拨土地

(左:赵尔巽 右:陈昭常  图片来自:)


这个医院系统除了要包含铁路沿线节点以及对外口岸外

离铁路线较远的偏远地区也要有所照顾

(下图采用现代政区,依兰和同江算是较为偏远的区域了)


专业医务人员是防疫的核心骨干

光是戴口罩这个习惯,让当时一般老百姓养成就挺难

(图片©Thomas H. Hahn Docu-Images)


清朝末年的中国东北大鼠疫惨状

(图片© Thomas H. Hahn Docu-Images)


贝加尔湖周边虽然已经是西伯利亚人口很多的地方

但人口密度和中国东北比还是非常低

皮毛产业确实也是当时西伯利亚的支柱产业

这种状况有点类似今天人类大量进入蝙蝠栖息地

(贝加尔湖沿岸,图片来自:shutterstock@Katvic)


中国东北作为东北亚的地缘枢纽所在

在当时的时代因对外开放(被渗透)经济快速发展

也因此很容易成为传染病扩散的温床


不要随意吃野味,也不要随意穿野味...

(贝加尔地区旱獭,图片来自:shutterstock@Fanfo)


扎赉诺尔矿区是满洲里的大型煤矿区

有露天煤矿,不过大部分矿藏在地下,地下矿工也更多

(现在已经是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了)

(图片来自:google map)



在苏俄正经受残酷内战之时

各方势力(苏俄、白俄、日本、中国)汇聚的中国东北

事实上成为苏俄与反苏俄势力对方的一个后方战场


当时东北发达的铁路网成为疫情传播的最快通道

而东北防疫处所在的哈尔滨也是东北铁路的枢纽所在

将疫情堵截在哈尔滨以西,哈尔滨以南就能安全很多

(图片来自:@xue siyang (df45086))


在这两次防疫中

警察的做法虽遭诟病,但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图片@《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


经历过的,一辈子都忘不掉那段可怕的经历

(图片© Thomas H. Hahn Docu-Images)


当时的民众可能难以理解瘟疫背后的微生物

但对易于理解的土方子、神药,很容易上道

然后从极度相信到怀疑一切,包括正规医疗

(鼠疫耶尔森菌,图片来自:@NIAID,NIH )


     即使在一百年前的东北,这个各方势力的角斗场,初步建立的近代防疫制度都可以有效扼制世间传播性最强、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这一百年来,不论医疗条件,医生数量与质量或者主管部门的执行能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当代人来说,出现疫情听从医生的建议就是每个人能采取的最好行动。

    而在所有情绪中,恐慌是最不必要的。它会麻痹理智,分化人群,甚至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面对汹涌的恐慌情绪,最受伤的恐怕还是被歧视的疫区民众和因为恐惧妨碍防疫工作害人害己的恐慌者自己。

图片来自搞事的光sir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萤星

    收声有问题啊,之前001听着挺好

  • 七弦音色

    这期音质太差了 受不了

  • zq2219

    主播有些口齿不清?

  • 听友383043692

    是不是有回音

  • Raya_bic

    还是001号广播的好,比003号(这个)好多了

  • MC_BHAI

    这集声音好闷

  • 陈勇_gq

    历史总是惊人相识

  • 渡鸦说

    业余主播

  • 听友209095475

    1910年啥尔滨人口七万。

  • 蓝牙海盗

    你想表达什么,闲的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