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用户体验的新服务 vs 跨界服务者

延伸用户体验的新服务 vs 跨界服务者

00:00
02:47

今年春节,由于新冠状病毒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在持续关注有关的新闻信息。无论是官方媒体,社交平台还是自媒体,都用各自的视角来进行报道,

在众多保持更新的公号当中,我发现了一个以时尚类传播的GQ lab公众号的一个“新服务”,由此引发了服务设计的相关思考……


——————————————————————————————

(声音正文)

在各种媒体发声的当下,我发现了GQ实验室公众号的一个“新服务”,他说到:“如果你也因为疫情感到不安,可以和我们聊聊”,这个时尚类公众号联合了武志红心理咨询平台开展了一个公益的心理援助专线,提供一对一的在线咨询。

 

作为一个服务设计师,我站在设计服务的角度来看,对于媒体,传递真实客观的报道是基础的服务内容,不同媒体的风格给到其受众,其用户不同的阅读体验。而GQ这次的心理援助活动,其实是将用户原本刷手机的阅读旅程的体验进行了延伸的创新,获得平时看公众号以外的可能有的新服务。

 

延伸用户体验的创新服务是一种惊喜,在延伸段的旅程也出现了新的客户关系或新的服务可能性,比如GQ不仅牵线搭桥”武志红心理咨询实现用户导流,树立品牌形象,做了公益。也是为自己的推文内容积累了素材。那么有无可能GQ增添一份心理援助相关的“副业”呢?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和内容运营将目前“心理咨询”这个还不够大众化的领域揭开其神秘面纱?是否能成为一个跨界服务者,将这层隔阂打破(就像现在做内容科普,让大家都听得懂,有概念,从而无需迷信权威),令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自我修复能力。

 

于是我在想,如何能从做延伸用户体验的新服务,成为一个跨界的服务者?

 

跨界其实是一个不在新鲜词语,当我们说跨界的时候,目的在于什么。比如当去完成心理援助时,求助者是想获得怎么样的问题分析获得慰藉支持,或者他们可能仅仅只是想倾诉一下而已?如何判断加以疏导?心理咨询师们都会怎么做,跨界的服务者往往缺少专业的经验积累,但利用自身擅长点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在桥中的Studio团队做创新咨询时,学会了一个事情就是,面对一个咨询问题,需要先跳出问题的本身,因为有时候求助者往往是在提终局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判断客户真正面临的是什么?然后去引导。跨界本身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引流” (将不知道这个方法的人吸引过来完成一票,实现商业价值),我相信,跨界服务者更是带动了新事物的出现,让老方法变革的越来越好。

 

 

你觉得做跨界的服务者,需要什么能力呢?无论是从技能/工具/方法还是心理素质,欢迎与我们探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中国服务设计

    听完服务新鲜事,有带给你什么启发吗?欢迎随时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所思,所想,所感。

  • 17719989dns

    今年的疫情让很多人都“跨了界”,全民变厨子,老师变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医生成了战士…这虽然是段子,却真实反应了部分现状,这种“跨界”是跨界吗?我觉得不是,这是在非常时期无奈的角色转换。如果说因为这次的角色转换,让一些人发现了自己的价值点还可以做一些之前没想到的事,成为一个事业或业务去深耕,产生了具有突破性的成果,这才是跨界服务者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