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灾害。忽然有一种虫子出现了,样子像地下的“狗蝎”,嘴上长着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见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杀灭,当年因此获得了大丰收。这种虫过去就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
【注释】
①元丰:宋神宗年号 1078-1085。②庆州:宋庆阳府,相当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三县。③界:地区。④子方虫:今称黏虫。⑤方:正。⑥狗蝎:今称土狗,即蝼蛄。⑦喙(huì):鸟兽的嘴,这里借指虫子的嘴。⑧则:就。⑨悉为两段:即“虫悉为两段”,省略主语“子方虫”。悉,全,都。⑩旬日:十天。(11)岁以大穰(ráng):“岁以之大穰”的省略。岁,年景,收成。以之,因此。穰,丰收。 (12)旧:过去,从前。 (13)土人:当地人。
【鉴赏】
《以虫治虫》通过记叙“傍不肯”捕杀为害秋田的子方虫,“岁以大穰”的经过,说明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作为科技说明文,首先要求言之有据,有关事实准确无误。这篇文章不论时间、地点还是人物、过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为了让人看得明白,说明文还要求做到言之有序。《以虫治虫》先叙子方虫的危害,再介绍“傍不肯”的形貌特征,以及好搏子方虫的习性及其灭虫效果,之后,再介绍此虫在当地的名称。
【作者及作品简介】
摘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仁宗嘉祜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著名的学者。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内容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类,涉及文学、史事、美术、音乐、天文、地理、生物、医药诸多方面。以很大的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成就,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重大发明,是研究我国科技史的重要资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