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菱花-三节《鱼沉雁杳》

对菱花-三节《鱼沉雁杳》

00:00
10:08

        马香缎,女(1943-1987) 弦管名家。出身于弦管家庭,从小受父亲的传授,又师从多位名师,善弹琵琶。唱曲咬字清晰,做韵细腻深沉。1956年,中国唱片公司为其录制《远望乡里》《阿娘听囝》《孤栖闷》《泥金书》等六首曲。1960年,她考入泉州民间乐团(泉州南音乐团前身)。1978年后调入泉州市文化馆。1981年后随团访问香港、菲律宾,其后受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聘请为南音教师。在海外任教中,自弹自唱自录“指谱”18套,归来后另与多位老弦友合作录制 “大谱”13套。

         应当指出的是,弦管指谱大全中的“指套”,其传统成规是专用于“和指”和作为传授学生的教科书,通常只弹奏不唱或很少唱其中的曲目,尤其是“指套”中那些七撩拍和三撩拍的曲目,是弦管音乐的精粹,艺术性高,要唱好难度大,所以能唱的人不多。但马香缎却在海外教学之余不太长的时间段里,自觉地自弹自唱自录了18套,诚为难能可贵。可惜她英年早逝,但她录存的指、谱、曲,早已制成卡式带或翻录为光盘,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为众多弦管爱好者所赞赏,也为许多热心学习泉音古乐的青少年所借鉴,无不得益良多,茁壮成长。有鉴于此,本网特将弦友早年提供的光盘,再次翻录其自弹自唱自录的指曲,并一一编配成“智能曲谱”,以便让欣赏者在聆听优雅的唱腔时,同步视谱品读精致的文词,进而克服方言古音的障碍,听明白“唱什么”,达到增强审美的乐趣。

    为此,将马香缎指曲专辑上传,以供弦友网友共享。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在港、澳、台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记谱方法与众不同,乐队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

“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士、-”。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形式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



南音 乐器

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福建闽南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来。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学士,经济相当发达,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呈现出“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南唐顾闳中的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即可印证。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要“起曲头”,就是每个支头要有带头唱的人,他唱的曲属于哪个支头,其他人就要跟着唱这个支头的曲。若转换支头,则须唱“过支曲”作为转折的过渡、连接。上一个唱完,下一个接过拍板接着唱,伴奏乐器基本没有间断。

      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即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代表曲《八骏马》、《梅花操》等。泉州已将泉州南音申报“世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成功入选,“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

        南音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意义 。

       此外还有比如在香港流行的地水南音,虽然同名,却是不相同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