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钉钉”APP线上直播课开播,喜欢者可加“钉钉”好友15164529901,进群听课。内容涵盖五大板块:
1.《古文观止》研读
以《古文观止》所选篇目为研读对象,重视对文章历史背景的考察,重视对具体文言语词、句法和翻译的讲解,重视对文章思想的提炼。
2. 中国文化趣谈
以古代相关文献为基础材料,抓取具有价值且富有趣味的问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以高老师行旅为核心,讲授他在文化圣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结合经典作品,讲授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4.经典名著导读
以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为研读对象,宏观上研究其成书过程、思想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微观上将对其重要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5.中国作家专题讲座
以中国文学史第一流作家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十四史”中的相关传记,讲授作家生平经历、思想特征,并重点研读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 昨天我们讲了一个成语故事叫“郑人买履”。今天我们讲另外一个成语,跟它比较接近的叫“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由秦国的宰相吕不韦,集合他的门客写的一部书,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人们把吕不韦称为“杂家”。那么我们看一下刻舟求剑的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说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就掉到水里去了,他就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这个“遽”是立刻的意思,这个“契”是雕刻,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锲而不舍”。还跟别人说了一句话,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然后船停了之后,他就从他刻记号的这个地方到水当中去捞他的宝剑去了,但是能不能捞到?这肯定是找不到的。那么最后他有个结论,说船已经走了,但是剑不会跟着船走。那么你这样找剑的话,那不是很糊涂的事吗?“不亦惑乎”。这个“惑”就是迷惑,糊涂的意思。那么“刻舟求剑”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还是如果说你用一种固执的、僵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生活,看待很多事的话,你将一事无成。
那么他告诉我们,我们面对这个世界要有两点需要注意的。第一个,我们的思想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你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你肯定是做不成的。说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世界第一性是客观的物质性,第二性是人的这种主观的意识性。客观决定了主观,主观要能动的,反作用客观,当你主观意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话,一定会受到客观的惩罚。
第二个,我们说客观世界它是不断的变化的,如果你不断的把陈旧的思想当成解决问题的这种方式方法的话,一定会闹笑话。在这里我还想起了以前我读到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孩子他的家乡将面临着一种战乱,他的爸爸要领着他到外地去躲避这种战乱,他有很多心爱的玩具,他就在他家大树下边他走了7步,挖了一个很深的坑,把他的玩具都埋到下边去了。当战乱结束的时候,这孩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已经三四年后了。第一件事,他就找到那棵大树,然后走了7步往下挖,无论如何也挖不到。他就感到奇怪,说难道我这个玩具被别人给挖走了吗?这个不太可能,因为我弄得非常隐秘,挖完之后我把它恢复原状了,不可能的。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后来他的父亲给他提示,说你走的时候,你才7岁,你现在已经10岁了,你人长高了很多,你现在的起步和原来起步是不是同样一个距离? 孩子恍然大悟,后来他只走了5步,接着往下挖,这个玩具就挖到了。
这里就说明一个问题,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事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定要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今天这个事是这样的,可能明天他会产生一种新的变化,那么如何用变化的眼光来把握这个世界?他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我们今天提出一个口号叫终身学习,这个并不是说我们在学校学完之后,走到社会上就什么事没有了,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不断的思考才能够面对日益变化的世界。(1222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转换:陈妍竹妈妈
文字一校:香竹
文字二校:滕亚慧
工作协调:朱明英
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