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恬时空 | 乌镇一夜

麦恬时空 | 乌镇一夜

00:00
08:45

麦恬时空 || 且行且歌 |乌镇一夜 | 作者:王杰平 | 演绎:麦恬 |制作:池展


走过雨后青石板的小巷,再闪进乌镇窗花的梦里……

作者:王杰平|原标题:《乌镇两题》


乌镇一夜

常回望一个地方,这就是离重庆千里之外的乌镇。乌镇于我,既不是家乡,也不是求学或工作过的旧地,更不是在那里有过缠绵悱恻的故事。

但我就一直都想着,总想一有机会,就回到那里看看。

我是喜欢水的,尤好山间溪流和千回百转的小河,所以,我很羡慕那些临水而居的人,所处环境,既有原生态的意味,又有现代化的各项生活功能。

乌镇就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哪怕是发呆,呆得都很认真和舒适。

去过乌镇多次,一般会小住二三天,最长住了一周。这次到乌镇属于临时起意,恰逢周末,脑子里就动了周六到乌镇住一晚,周日再返上海的念头。

生活就应该这样:工作不是全部,要学会找各种理由放松自己。

到乌镇肯定住民宿,不然去了也白去。从重庆出发前,我就在网上预订了东栅的民宿,推门进去,大床房,泡枕头、圆木桶洗浴;打开雕花的窗,对岸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前行人如织,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伫立窗前,垂柳依依,涟漪轻起,时不时就有一条乌篷船,载着不同肤色的游客从我窗旁划过。

船家们前倾后扬的摇橹动作倒也潇洒,有点类似川渝两地农民在自己院坝上打谷子,虽都是劳动,但我觉得前者安逸些,能收到现钱不说,还能接触到各国人民。

据我的美女同事讲,乌镇的船家都会说些英语。

水是乌镇的魂。喜欢她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的灵动和婉约。尤其是冬日早晨,袅袅升起的或浓郁或轻扬的雾景,以及夏日晚间,被夕阳映照的拱桥和桥下金币样散开的波光。

 

在这样的场景里,杨柳、雨滴、弄堂、青石板、乌篷船和撑伞而行的人,仿佛一帧定格的意象,又有辽阔的流淌。

在乌镇,河水是比弄堂更亮的路。乌镇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河运历来发达,但我更关注的是水与乌镇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时乌镇被誉为是“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在乌镇时,我常喜欢到岸边或拱桥上小坐,多次发现有船家给岸边的居民送东西,也有居民上船去别处或返回。

 

现在陆运虽很发达,但乌镇人还是保持了这种在水上脚不沾地的回家方式,可见传统生活对乌镇人的影响。

很想看到一条船,在蒙蒙细雨的早间,载着一位身穿蓝印花布的年轻女子上得岸来,那女子正是多年前赴外地求学的漂亮街坊,可惜没有这幕发生。

人有时就是这样,爱遐想,遐想里还偏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喜欢乌镇的晚上,先是沿河路灯亮起来,然后是小瓦盖的商铺里和居民家,灯光也五颜六色,尤其是灯笼照出的光,像一种喊你去的语言。

这真应了我在一首诗中的表达:当期待的光线和阴影/最终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氛围/乌镇的重点不在细节/而在意的折射和传承。

乌镇一夜,我想象有一种好:晚出的人,用手遮住灯火,走过雨后青石板的小巷,然后闪进一朵窗花的梦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