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集指谱曲牌名曲”是指用南音的指套名、谱名或曲牌名谱写成的南曲;这是我国诗词曲中一种特有的创作形式。要说南音的集指谱曲牌名曲,首先要从我国古代的集歌曲名诗,集词牌、曲牌名词,集曲名曲谈起。首先说说“集歌曲名诗”。
一、 集歌曲名诗
歌曲名诗,是指将歌名、曲名集中嵌入诗句里的诗;将歌曲名集中嵌入词中,称作歌曲名词。将戏名、剧名嵌入诗中称戏剧名诗。最初写作歌曲名诗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他有一首《歌曲名诗》:
啼乌怨别鹤,曙鸟忆离家。石阙题书字,金灯飘落花。东方晓星没,
西山晚日斜。縠衫回广袖,团扇掩轻纱。暂借青骢马,来送黄牛车。
唐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卷下中指出:歌曲名诗中的歌曲,是依据乐府所载而嵌入的。萧绎的这首诗,采用委婉曲折的手法,一般不直截正面嵌入,而是采用省略嵌入;如“啼乌”,指《乌夜啼》;“落花”,指《落梅花》;“团扇”,指《团扇郎》;“骢马”,指乐府中的《青骢白马》;“黄牛车”,指乐府古曲的《官牛》。有的需要根据乐府词曲认真推敲,如“石阙”,暗示乐府《读曲歌》中“石阙生口中”一句;“回广袖”,指乐府 梁?吴均《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中的末句。
南北朝之后,歌曲名诗一度不如人名、草木花名诗,效仿者那么多。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载李衍《陈子衿传》,以《诗经》三百篇名联缀而成:
陈子衿,宛丘北门人也。其先居甫田,世有有清人。当汉时。缁衣为县令者甚众。及进士设科,绿衣登第,累累而有。于都人士中为最盛,雝雝如也。子衿母名静女,封硕人,尝采蘋汝坟。风雨暴至,殷殷其雷,有小星坠于怀,载驰而归。出车思齐,祷于清庙,遂生子衿,正十月之交也。生时东方未明,设庭燎以举之,鼓钟于宫,以飨贺客,宾之初筵,晨风和畅,缾列白华,槃有木瓜,紉芄兰,焚蓼萧,绸繆霑洽,有客既醉,击鼓歌曰:“椒聊之蕃衍兮,葛藟之綿綿,猗嗟盛哉,其大君门。惊人瑞世,騶虞麐趾。”??????
全文很长,我们只节选其中一部分。李衍把《诗经》三百篇的篇名组合成文,十分巧妙。其中的篇名,我们只要对一下《诗经》就可查找出来的。古时三百篇可以弦歌,可以演奏,吴季札观周乐,就是观赏《诗经》的演奏。从这一角度来说,三百篇也可说是歌曲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与时而进,乐府歌曲,唐宋时就出现了“曲子词”,宋元又有散曲、戏曲,民间还有小曲、俗曲等。集歌曲名的诗,也就发生很大变化。在民歌俗曲中,作者显得更为灵活而随机应变些。在诗中集中嵌入歌曲名,直到今天仍有作者问津。
在明代有舒芬就有以曲牌嵌入诗中,如《曲牌名诗》:
为爱宜春令出游,风光犹胜小梁州。黄莺儿唱今朝事,香柳娘牵旧日愁。
三捣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
诗中的宜春令、小梁州、黄莺儿、香柳娘、三捣鼓、一江风、沉醉东风、上小楼,均
为曲牌名。这首诗又见于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还见于明清小说《檮杌闲评——名不见经传珠缘》第二十二回,足见为人所重视。
还有将词牌嵌入诗中,如化名“驰骋太平洋”的作者所写《词牌名诗》:
春风袅娜梅已谢,花前饮唱调笑令。秋色横空霜天晓,月上瓜州最高楼。
另有笔名“若侬”的也写过词牌名诗数首,今举一首:
春风袅娜醉花阴,大江东去水龙吟。凌波仙子伤情怨,潇湘夜雨恼杀人。
其中的春风袅娜、调笑令、霜天晓(即霜天晓角)、最高楼以及醉花阴、大江东去、水龙吟、凌波仙、潇湘夜雨等,均为词牌名。只是在今天写作此类诗歌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
-------摘自南音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